平凡而伟大的开封好人
“既能方便他人,又不耽误啥工夫,我就随手干了!”4月12日,骑车行至三大街,市民李晓峰看到受昨夜大风影响在路边倒伏的共享电动车,默默地停车扶正,这一举动被记者看到后,他简单地说。
这一举手之劳,折射着开封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厚植崇德向善精神沃土,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学习、关爱、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不断涌现开封好人,进而带动人人对标、争相模仿,让做好事、行善举成为每个人的行动自觉,这是“举手之劳”之源。
“汴”地好人,满城大爱。15年来先后献血102次的赵作战、利用业余时间协助交警护送学生过马路的薛梅、以冲刺速度挽救落水妇女的王鹏、坚守基层卫生室免费为贫困人群诊疗的王学志……开封好人是日常生活中和我们擦肩而过的身边人,他们平凡而伟大,用奉献编织一张张爱心网,发出光亮,帮助他人、点燃希望。
用好身边“钙源”,肥沃文明土壤。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开封一直深学细照笃行弘扬焦裕禄精神,以身边“钙源”为引擎,将其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在培根铸魂上。如群星璀璨的开封好人,他们来自基层、来自人民,是平凡的,也是不平凡的,都是焦裕禄精神滋养的信仰者、践行者。
“心里装着别人,善行发自内心。”这是开封好人的共同特点,这和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一脉相承。
用好“钙源”,更用好历史积淀。“深入挖掘与弘扬厚重的历史积淀,在传承中坚守、在创新中发扬,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结合中央文明办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推荐、评议等,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使价值引领入脑入心。”深耕细作,久久为功,让好人之风吹遍汴梁城。
举手之劳可为,困难艰险时刻敢冲。在平时如此,在大灾大考面前更是如此。去年7月的暴雨汛情中,开封好人首先冲锋,用身体筑起钢铁长城,守城不退,护民“逆行”。
防汛抢险中,最危险的地方在哪里,她就在哪里,祥符区西姜寨乡人民政府干部万桂含是一名“90后”,在去年“7·20”暴雨中,万桂含毫无惧色、挺身而出,第一时间向组织申请,冲在一线,超负荷奋战5个昼夜,帮助群众减少损失50多万元。汛情得到稳定后,万桂含没闲下来,又投身帮助群众恢复生产生活,脚磨出了鲜血、腿碰得青一块紫一块、嗓子也喊哑了,但她奉献的脚步始终没停下过。
万桂含是平凡的,她乐于奉献、见义勇为、勇于担当,将自身融入大局,像她这样的开封好人比比皆是,他们灿若星辰,是一个个道德标杆、一座座精神高地,是平凡英雄、是人民典范、是时代榜样。
有一个个好人,还有一个个群体。全市各级文明单位、志愿服务组织也一样,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牢牢对标先进典型,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增强素质能力、改善作风形象,练就一身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本领,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城市发展助力添彩。
“汴”地有爱,与海同心。市志愿服务总站、市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市新街口幼儿园、铁塔公园、市疾控中心等各文明单位,纷纷组织志愿者出列,合力搬运防疫物资,支援上海,守望上海人民,共克时艰。
礼遇好人,引领新风。制定出台对开封好人奖励帮扶和享受社会礼遇的办法,在就医、就学、就业和文化服务等方面提供优惠待遇,同时,建立帮扶基金,各级政府和各行业也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措施,对开封好人进行实实在在的奖励和帮扶……我市还完善礼遇举措,从各个方面着手,让好人受尊崇、得实惠,这些做法进一步激励着更多人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形成“好人有好报”的鲜明导向和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把好人品格发扬光大,让好人事迹广为传唱。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于去年开始发布“文明365开封好人榜”,向社会公开发布,组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在全市上下形成一年365天、天天涌现好人、人人见贤思齐的生动局面,让温暖好人、关爱好人、争当好人在开封大地蔚然成风。(全媒体记者:刘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