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文铸魂育人 塑造“文明风骨”
善行义举不是一时而为,是根植于心的文明涵养。
天空下着小雨,9月18日这天和往常有点不一样,车行至王口舌站,一名女士匆匆下车,小跑直奔河边。察觉到不对,58路公交车司机任东菁来不及解释,将车停在路边,边喊边追到离河15米处。但那名女士已跳入河中,水迅速漫到脖颈部位,万分紧急。虽然不会游泳,但任东菁依然奋不顾身跳入河中,使出全身力气将“轻生者”拖到河岸边。
时间回到今年1月18日,9时左右,36路公交车驾驶员郭峰驾车途经魏都路时,一辆小型客车在道路中央突然自燃。他立刻靠边停稳车辆,飞速下车取出车载灭火器,奔向失火车辆连续喷射,瞬间控制火势,随后又折返回车中,继续工作。
见义勇为是开封公交人的传统,这根爱心接力棒一直在延续。
2020年8月30日下午,董永强驾驶4路公交车到达市供水总公司时,看到一名两岁多的小女孩跟着人流上了车。“怎么一个人,没有大人陪同!”他边想边招呼小女孩坐在自己旁边的座位,到达终点站公交四公司后,便把小女孩抱到公交四公司调度室,然后拨打110向警方求助,最终帮小女孩找回家人。
坐错车、坐反方向、坐过站,这样的情况在公交运营中比比皆是,这让大多数公交车司机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挽救了一个个家庭的“不操心”。
危险时刻,最见担当。类似事件时有发生,但只要遇到,开封公交车司机总会义无反顾冲上前,救人于危难。据统计,今年至今,市公交总公司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有300多件。
肥沃的土壤,培育出层出不穷的“开封好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挺身而出,这种“好人品格”也流淌在每一个开封人血液中。
两名16岁学生救助突然晕厥的骑车女子,在短短10分钟书写了生死大爱,引发无数网友点赞,温暖着古城;一位60多岁的老伯连人带车不慎跌入河中,市交警三大队执勤人员立即伸以援手,把老人安全救上岸;环卫工人姚翠兰拾金不昧,将捡到的几十件快递包裹送到快递员手中……从小孩到大人,奉献在点滴之间、危难之时,在开封已是全民共识。
好人现象频发,爱和感动常在。这些凡人善举凝聚着强大的正能量,让开封这座“以古闻名以新出彩”的城市,又多了一张名片——“好人之城”。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不仅提升城市硬实力,围绕民生抓创建,深度聚焦民生“八需八难”,每年实施10件民生实事,改造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让城市更生态更宜居,还把铸魂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塑造“文明风骨”,是好人这张名片闪耀的关键。
深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出台开封好人选树发布机制和好人激励礼遇措施……这些润物无声的“组合拳”,把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树了起来,让人人学好人、行好事成为行动自觉。
据了解,仅1月至10月,我市已有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1人荣获“河南好人”和“河南省防汛救灾身边好人”称号,11人荣获“河南省防汛救灾优秀志愿者”称号。至今,这组数字还在持续不断增长。
公共场所,随手乱扔垃圾的市民几乎见不到;街坊邻里,谁家有困难都会主动帮忙;大街小巷,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每天在行动;危急时刻,一个个平凡身影争相冲上前解困境……开封,因创建文明城市,每天都有大爱在上演;开封人,因涵养文明素养,人人见贤思齐行善举。(全媒体记者:刘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