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杞县加大工作力度,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开封手机报 09-08 23:28 我要分享

  “家里脱贫后,村‘两委’一直很照顾我,村里的公益岗我一直都干着,每月500多元;大棚里有活儿时也会优先考虑我,多时一天能挣100元,我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杞县城郊乡北花园村脱贫户张福霞是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享受金融扶贫小额贷款、基地务工就业、公益岗位等国家优惠政策,于2019年顺利实现脱贫,日子越过越红火。9月6日,和记者聊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张福霞喜笑颜开。该村党支部书记邢刺伟说:“我们村发展特色农业种植,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调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务工人员录用优先考虑家庭困难者,确保脱贫户可持续性增收。接下来,我们还将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广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活力增

  “党的政策真好。我们现在家门口盖起蔬菜大棚,村民在这干活挣钱,下雨淋不着,干活快的人一天能挣100多元,慢的人也能挣六七十元。”9月3日,在沙沃乡杨寨村高效温棚蔬菜种植基地,杨寨村村民贾凤兰笑盈盈地说。

  走进沙沃乡杨寨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大棚内满眼翠绿让人心旷神怡,村民正在忙碌着收获新鲜的小青菜,一筐筐新鲜的小青菜被装上车,发往蔬菜批发市场。菜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杨寨村以产业发展为抓手,采取“企业领建+扶贫产业项目扩建+县派第一书记资金助建+群众自建”的运营模式,发展蔬菜大棚产业,为当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目前,已建成1000多亩的小青菜大棚种植基地,每座大棚利润在万元左右。蔬菜大棚变成“聚宝盆”,种植小青菜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绿色发展绘新景

  “我们镇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你看,道路不仅变宽了,而且种上了漂亮的景观树。我和老伴经常在小游园散散步、遛遛狗,享受着绿色发展带给我们的红利。”家住高阳镇西村70多岁的蔡余兰幸福地说。

  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美丽家园,成为高阳镇政府2021年谋划乡村振兴的第一步。

  国土绿化工作是高阳镇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该镇成立了国土绿化专班,深入植树造林一线督促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领导督促到位、工作落实到位,构建了“党政主导、部门协调、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高阳镇党委书记霍赟表示,高阳镇凝聚各级力量、举全镇之力,确保打好造林绿化攻坚战,厚植生态发展亮丽底色,不断增强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

  文明花开促振兴

  “今天俺村80岁以上的老人都来了,有节目看,有饺子吃,志愿者还给我们理发、修剪指甲、免费检查身体。”近日,正在湖岗乡宋院村广场上看节目的“好婆婆”孟照英激动地对记者说。

  2021年以来,杞县大力推进全域文明创建工作,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时代新风,努力创建崇德向善、乡风文明、群众满意的新时代文明乡村。道德模范不断涌现、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升、文明实践中心活动充满特色……杞县各个乡村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宋院村党支部书记梁义忠说:“宋院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了村室和广场,修了路、打了井,群众打心眼里感激党和政府。下一步,我们不但要发展产业奔小康,还要讲文明、树新风,让村里的群众生活得既幸福又体面。”

  杞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宋祥永告诉记者,2021年以来,杞县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研究落实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关政策措施;专门成立了乡镇乡村振兴办公室,选派轮换驻村干部,负责本村帮扶工作;成立督察巡察组,强化督导检查;出台推进乡村振兴企业奖补办法,充分带动企业就业帮扶积极性,增加帮扶对象收入,努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全媒体记者:汪少冲;通讯员:叶中琳,刘启旸)

责编:陶宋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