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用钢笔描绘“我心中的延安”

河南手机报 09-08 16:20 我要分享

河南手机报记者 王正星 通讯员 王洪康 窦娜

“你看,这是我用钢笔画的梁家河村景。”9月5日,在中心城区一小区内,教师杨帆向记者展示了他的速写作品。

速写本上,梁家河一号院、知青井、梁家河知青旧址等地以钢笔画的形式呈现,画面简洁清新。

今年57岁的杨帆,是周口市职业高级中学的美术教师,也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党员。自孩提时代,从课本、歌曲、墙上的年画知道了延安后,杨帆便对革命圣地延安有了向往之情。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首贺敬之的《回延安》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它凝聚着人们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无比向往与憧憬,以及对宝塔山的无限眷恋与仰慕之情,我非常喜欢。”杨帆告诉记者,今年7月,怀着激动的心情,他和学校的同事趁着暑期,坐上西行的大巴车,带着多年的情感记忆,如愿踏在延安的土地上。

绿荫覆盖的黄土高坡呈现出勃勃生机,延安城传递出文明、和谐的气息,脚下踩着伟人的足迹,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文化味道。到达目的地后,不顾舟车劳累,杨帆急切地领略延安的风景,体味延安的历史,品读延安的精神。

站在延河岸边,仰望巍巍宝塔山,回想当年,中国共产党在贫瘠的黄土高坡、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以星火燎原之势,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那是何等的壮举!看到纪念馆里一张张真实的图片,仿佛置身于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杨帆热血澎湃;了解到牺牲将领的年龄平均在30岁左右,杨帆热泪盈眶;观看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杨帆如身临其境,民族存亡之际,无数抗日志士舍家为国,抛洒一腔热血,献出年轻的生命,杨帆无比崇拜。

“在这里,我深刻懂得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为什么那么强大,中国革命为什么那么深得人心。我要拿起画笔,讴歌我们的党,讴歌我们的人民。”参观中,杨帆感触颇深,在心中默默对自己说。

随后,每到一处,他都用手机认真地记录,便于回来后学习、整理。

“目前,我正在创作第八幅作品,等这组作品全部完成后,我要用钢笔把周口的新变化记录在画本上。”杨帆说。

责编:崔新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