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听听会议代表怎么说——洛阳市体育局

省体育局 我要分享

           转变体育发展思路 提升公共服务标准     

                 助推体育河南建设新征程

                 洛阳市体育局

洛阳市积极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全民健身各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工作单位”。特别是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上的一些新举措,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和老百姓的称赞。

一、加强顶层设计,转变发展思路

(一)结合洛阳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体育设施规划设计。市体育局2013年成为市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2021年,市体育局参与市级体育项目规划专题会、县区城市规划研讨会等20余次,加强了全市体育设施规划的顶层设计。目前,全市共有大中型体育场馆48个,主城区大型体育中心3个,大型体育休闲公园14个,新安县、宜阳县、偃师区的“两场三馆”建设率先完成,全市所有县域两场三馆项目已全部立项、开工。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42㎡,较2020年增加11.7%。

(二)改变政府投资单一模式,拓宽体育设施建设渠道。发挥市场化运营机制作用,由企业、基金会等建设运营的体育设施逐步普及。洛阳城乡建设投资集团投资5.3亿元建设运营的“洛阳市文博体育公园项目”,已成为健身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洛阳城投集团投资46.3亿元建设运营的“洛阳市奥林匹克中心项目”,是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配套场馆项目。由河南邓亚萍基金会作为投资运营主体的“洛阳社区健身中心项目”,将普及161个社区,室内健身场地将覆盖核心城区。政府投资单一模式的改变,既加快城市发展和体育设施完善,也为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创造了条件。

(三)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规范建设运营相关标准。“社区健身中心”是市委、政府通过顶层设计确定的“十四五”周期体育惠民重要举措,按照“市场化投入建设和运营,低收费开放,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制定了《洛阳市社区健身中心考核办法》。2021年,市体育局与洛龙区政府合作,将原洛龙区文化体育中心改造为“洛阳市全民健身中心”,采取市、区两级合作模式进行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向运营单位给予资金扶持,保证其按照大型场馆免费或低收费标准进行开放。

二、做好试点探索,全面总结经验

(一)复合利用文物保护用地,因地制宜突破瓶颈。通过体育、规划、文物、城管、住建等部门协调,在文物保护用地上建设了一大批休闲体育健身公园。如在隋唐城遗址保护区建设的文博体育公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健身园、从政坊健身园、大同坊健身园、隋唐里坊文体公园一期等众多体育健身场地,覆盖辖区周边人口60余万人,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健身设施和休闲健身空间。

(二)推进社区健身中心试点,探索多元服务升级。积极学习温州、上海等城市的“百姓健身房”“市民健身房”经验,制定了洛阳市《社区健身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和《城市体育运动空间设计导则》。在核心城市区选取了161个常住人口5000人以上的社区作为首批试点。计划2022年底前首批建成60个示范性社区健身中心,统一制定器材设置、建设与服务规范等标准,采取“低收费”开放模式运营。建成后,将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科学健身指导的固定阵地,与简易的锻炼场所、有一定规模的公共体育场所、收费体育场馆等互为补充,形成市民健身设施网络,推动健身场所、健身消费、健身指导等多元化服务提档升级。目前已建成12个投入使用。

(三)探索社区体育公园试点,助力青年友好城市。以“打造全人群服务,实现家门口健身”为宗旨,2021年10月开始在洛龙区依托社区现有游园绿地、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试点建设12个社区体育公园,建成后可新增3.9万平方的运动休闲场地。场地设施类型不仅包含了健身器械、五人制笼式足球场、笼式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等常见项目,还结合洛阳“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了攀岩、轮滑、滑板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试点的建设、运营模式成熟后将在全市推广。

三、提升服务水平,聚焦惠民成果

(一)完善制度保障,解决维护难题。2019年,市政府印发了《洛阳市体育设施管理办法》。为推进办法落实,采取体育部门抽查、厂家巡查、第三方公司排查相结合的三重管理模式,由市县两级体育部门进行不定时抽查,器材服务厂家每年两次派专人进行巡检,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对全市的2315处全民健身设施情况进行逐一排查,彻底杜绝了健身设施“带病工作”,为群众健身消除安全隐患,成为全市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维护的新亮点。

(二)加强引导带动,提高使用效益。2021年9月,洛阳市第十四届运动会举办,开幕式在率先完成两场三馆建设的宜阳县体育场举行,开创了县级人民政府承办市级综合性运动会的先例。全年洛阳市首届社区运动会,共在6个核心城市区举办9场试点活动,由市体育局提供运动会项目“菜单”,灵活落地比赛项目,带动了更多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提升社区原有体育场地的利用效率。

(三)坚持多方联动,确保惠民实效。积极发挥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研究制定体育场馆在水、电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降低场馆运营成本;积极筹措体育项目的建设和政府补贴资金,足额保证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维保、购买服务等所需经费;合理调配各项体育项目用地,将新增或改建体育用地列入年度用地计划优先办理供地手续,满足项目用地需求;县区调动辖区各街道办事处及社区积极性,减少市场化建设及运营方的总体投资成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