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休拒鱼

开封日报 11-05 16:59 我要分享

  公仪休,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博士,后来做了鲁国宰相,关于他的事迹史书典籍记载不多,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仅有100余字的记录。在这个惜字如金的记述中,讲了一个流传至今的廉政故事,就是公仪休拒鱼。

  公仪休为官正直,遵奉法度,坚持原则,清正廉洁,他要求为官者不许和百姓争夺利益、做大官的不许占小便宜。公仪休是个美食家,喜欢吃鱼,经常让仆人到市场上买新鲜的活鱼烹制,很多人知道公仪休喜欢吃鱼。有位官家为了讨好公仪休,就给公仪休送了一些鱼,公仪休不肯收纳。官家说:“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听说您极爱吃鱼才送鱼来,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回答说:“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正因为很爱吃鱼,才不能接受啊。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还买得起鱼吃;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成了罪人,以后还能吃得上鱼吗?所以我决不能收下。

  公仪休拒鱼,乍看起来有点小题大做,许多人也许不以为然。不就是一条鱼吗?又不是金银珠宝或者其他价值连城的东西,收下也未必就会坏了自己的名节。其实,深究起来,公仪休拒鱼,拒的不是鱼,而是自己的“贪念”和“私欲”。人家送鱼是冲着你的权力而来的,今天你收了人家的鱼,明天人家就会送来肉,后天还会送来金银珠宝,为官用权者稍不小心,就会落入圈套,倒在糖衣炮弹之中。这样想来,公仪休拒鱼是很明智的选择,拒一鱼而避百害,拒一鱼而保住了自己的人生平安。仔细想想,现实生活中,那些喜欢名烟名酒的人,收了人家的名烟名酒,在牢狱中永远无法享用名烟名酒;那些喜欢珠宝的人,收了人家的珠宝,在牢狱中肯定再也见不到珠宝;那些喜欢金钱的人,收了人家的金钱,在牢狱中哪里有用得上金钱的地方?所收的金钱多少只能成为自己量刑大小的罪证。

  与公仪休拒鱼类似的还有太守悬鱼的故事,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羊续传》。说的是汉代羊续为河南南阳太守时,属下的一位府丞给他送来一条当地有名的特产——白河鲤鱼。羊续拒收,推让再三,府丞执意要他收下。当这位府丞走后,羊续将这条大鲤鱼挂在屋外的柱子上,风吹日晒,成为鱼干。后来,这位府丞又送来一条更大的白河鲤鱼,羊续把他带到屋外的柱子前,指着柱子上悬挂的鱼干说,你上次送的鱼还挂着,已成了鱼干,请你一起拿回去吧。这位府丞甚感羞愧,悄悄地把鱼干取走了。悬鱼拒礼传开后,南阳百姓无不称赞,敬称其为“悬鱼太守”。明朝于谦曾赋诗一首:“剩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内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下,闲阅床头几卷书。”盛赞“悬鱼太守”的清廉之举。

  公仪休、羊续处于官场腐败的封建社会,在这样的“大染坊”中,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实在难能可贵,这主要源自于自身的自觉和修养。一个人有了这样的自觉,有了这样的修养,就会身有正气、谨言慎行、淤泥不染、恪守正道。古廉今鉴,时至今日,大千世界仍然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诱惑,而这些诱惑常常在人们不注意的小事小节上,披着“人之常情,礼尚往来”的虚假面纱。一包土特产、一条烟、一瓶酒、一盒茶、一餐饭、一桶油等,都可能打开腐败的缺口,这些都是要注意的。

责编:魏雅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