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召陵区:“小吊瓜”结出“致富果”

漯河市召陵区扶贫办 05-25 15:40 责编:刘晓帆 我要分享

   又是一年西瓜甜。火红的五月,走进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召陵镇大徐村,道路两侧一座座西瓜大棚里,一排排绿油油的西瓜秧长势喜人,一个个圆溜溜的小吊瓜掩映在藤叶中间,很是诱人。村民们都在大棚里忙碌地采摘西瓜,然后运到地头的水泥路上,经过筛选后,符合标准的小吊瓜被装进大货车运往北京、郑州等城市。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虽然汗水浸透了衣裳,但村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党员群众采摘西瓜

  “农闲时都没啥事可做,有的年轻人出去打工了,大部分群众都在家闲着。”“那时候地里就种小麦玉米,大家收入也不高。”……大徐村的老党员徐银中回忆起以前村里的样子,感慨地说。

  2008年,随着国家逐渐取缔既不经济、也不环保的传统砖瓦窑厂后,大徐村多年以“烧砖”为生的村民一时找不到致富的门路,整日无所事事,村里打牌赌博的人也越来越多。

  时任村主任的徐电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自费组织党员代表到山东寿光等地参观学习,经过多方考察,他瞄准了大棚西瓜和蔬菜种植这条路。但当时的村民都不富裕,面对一亩地投资一万元去种植听都没有听过的吊瓜,好多人都不敢去尝试。他就入户给群众讲道理、摆例子,鼓励他们发展大棚瓜菜,并率先发动自己的家属和党员开展种植,当年每亩地除收回了成本外还净赚1万多元,大家看到这条路可行,纷纷在自家地里建起了塑料大棚,开始了吊瓜种植。

  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规范生产和销售,在村支部的引领下,村里又及时成立了富农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社员迅速发展到186人,合作社实行“五统一”模式,即统一分配土地、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农药种子、统一使用化肥、统一技术指导,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

  现在的大徐村已建成拥有大棚220座、占地1500亩大型西瓜种植基地,成为省内名符其实的“西瓜第一村”。基地生产的全美2K富硒礼品西瓜等特色农产品已通过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农业部绿色食品、河南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认证,注册了“新大徐”商标,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港澳等地。

  “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以前种一亩地也就那一两千块钱,现在一个棚种一季瓜都挣四五万,两季的话能挣七八万块钱,确实比出去打工还强呢。”村民徐书怀说。

  2011年以来,大徐村还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西瓜文化节,成为向社会各界宣传推介展现大徐村西瓜产业特色的重要节会活动。西瓜文化节,也让大徐村西瓜品牌深入人心。

2021年5月第十届西瓜采摘文化节开幕式

  大徐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徐电超说:“大徐村把大棚吊瓜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突破口,坚持走高端特色名牌农业之路,大力发展吊西瓜产业,带领群众走上了产业致富的小康路。近年来,我们依托西瓜产业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植大棚,协调小额贷款,使贫困户每年净收入3万元以上,还带动贫困户就近就业,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

大徐村支部书记徐电超带领贫困群众在大棚里劳动

  走进村民徐红超的大棚,正在棚里忙碌的徐红超说:“天一亮,我和家人就开始忙活,一上午能摘2000多斤西瓜。除去裂口的、品相不好的,最后能装车1600多斤。一斤西瓜卖一块八,总共能卖两三千块钱。”

  徐红超的父亲年老体弱,母亲因病去世,本人因股骨头坏死造成肢体三级残疾,女儿正读中专,家庭生活一度十分艰难。2018年,看到村里其他人通过种植吊瓜增加了收入,徐红超萌生了种吊瓜的念头,村支部及帮扶干部得知后及时帮助他租赁了1座其他瓜农闲置的大棚,指导帮助他整修大棚、订购农资、移栽瓜苗、施肥授粉,西瓜成熟后又第一时间联系政府机关进行集中采购,当年就实现纯利润1万多元,也使徐红超重新燃起了对幸福生活的希望。

  2019年在镇扶贫办的帮助下,徐红超申请了5万元贴息贷款,新建了属于自己的大棚,他干劲更足,收入也更高了,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日子也越过越香甜。通过这两年的大棚种植,徐红超深有感触:“现在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只要我们不懒、不等、不靠,一定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贫困户徐红超在大棚里查看西瓜生长情况


  目前,大徐村及周边村群众160多户发展大棚礼品吊西瓜1400多亩,户均年收入可达6万元以上。吊瓜产业已成为该村群众经济增收的重要方式,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同时也辐射带动了周边几个村子的群众,真正让“小吊瓜”结出了“致富果”。

  步入现在的大徐村,水泥路宽阔笔直,绿树成荫,小花园、健身广场随处可见。群众喝上了自来水,装上了天然气,进行了户厕改造,村里还组建了村腰鼓队和中老年文艺宣传队。2020年,大徐村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定为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如今的大徐村正向人们展现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画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