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建安区安红海:从脱贫到带贫 他总是干劲十足

河南脱贫攻坚手机报 11-26 09:50 责编:朱晓玲 我要分享

在建安区消费扶贫暨脱贫之星表彰大会上,安红海作为受表彰代表和展销贫困群众,他带来的柴鸡蛋、黑玉米、奶油南瓜等农产品被广大市民以消费扶贫形式购买一空。自8月份至10月份的每周五中午就餐时间,在建安区政府餐厅,每周末晚上在曹魏古城,安红海的黑玉米和奶油南瓜,被各局委的干部职工和广大市民以消费扶贫形式购买一空,共计消费扶贫金额16530元。

安红海为了让大家吃上新鲜的黑玉米,一大早就到田地掰好,提前按10元一袋、20元一袋打包好,然后在驻村第一书记、村支书、帮扶人的帮助下,趁区委政府的干部职工就餐间隙,顺路购买。区融媒中心帮助他在市区曹魏古城申请了固定摊位,每晚6:00到8:00出摊,黑玉米深受消费者欢迎。大家反馈黑玉米口感香甜美味还营养健康,黑玉米又被部分爱心企业作为消费扶贫采摘产品。

安红海原本承包了几亩地种菜,每天骑电动三轮车往返许昌卖菜,妻子常代英在家打理菜园,大儿子在许继电气打工,夫妻两人种菜卖菜,一家人过着普通而幸福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6月,安红海的小儿子安通被检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先后在许昌、郑州住院并化疗,医疗费花销巨大,多年的积蓄花完了。当时女儿刚上小学,高昂的医药费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加之蔬菜一般都是季节性蔬菜,无人管理的菜地使收入骤减,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极为拮据。老实憨厚、年近50岁的安红海没有被生活的重压击垮,而是变得愈发坚强,默默地和命运抗衡,到医院给小儿子看病、还要兼顾卖菜。

“人不能懒,必须得干。”他嘴边经常念叨着一句话。为了给孩子们树立做人的榜样,他没有一分抱怨、没有一丝愁容,他从不向政府张嘴伸手,他觉得自己有手有脚能干活,还有比他家更贫困的家庭需要帮助。在精准识别入户走访中,村两委干部了解安红海的家庭状况后高度重视,经村两委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将其家庭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精准帮扶过程中,乡党委政府对该户实施了教育扶贫、医疗救助,办了低保,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来说,有限的接济和救助无异于杯水车薪。

如何才能提升这个家庭的“造血”功能?乡村两级干部为此都费了不少心思。考虑到安通病情稳定,过了三年稳定期没有复发,安红海重新燃起了要脱贫致富的信念,责任组长马战伟召开责任组会议,最后决定为安红海家庭申请小额贷款贴息,助他脱贫致富。很快的小额贷款发放了四万元,安红海购买磨面的机器,一个小型面粉加工厂就开业了。通过他的不懈努力,2017年底磨面收入,卖菜收入,大儿子打工收入一年下来实现年纯收入七八万, 并于年底光荣脱贫。

2019年初,安红海主动找到村支部书记,想承包村里的四个产业大棚,经村两委商议后签订承包合同。他在大棚里先后种植紫苔菜、球茎茴香等经济作物。目前种植了三棚黑玉米,一棚辣椒。接下来收货之后陆陆续续会种苦菜,红苔菜,球茎茴香等一茬接一茬的时令蔬菜。他精心种植的“特色果蔬”通过区扶贫办、电视台的宣传报道,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的代言、深受消费者欢迎。

2019年9月20日,安红海和妻子常代英注册了《许昌市建安区红英种植家庭农场》,经营蔬菜、谷物、薯类种植及销售,申请了农村贫困劳动力创业补贴。2019年底,安红海在许昌市区光明路和五一路交叉口东北角光明路480号租了一间门面房,起名《红英种植家庭农场自磨面》,又重新申请并注册了家庭农场商标,主营自己家磨面加工的杂粮面,收入可观。现在的安红海,每个月收入可以达到10000多元,儿子安通康复上了小学,享受着两免一补,教育补贴。2017年脱贫就主动放弃了低保补贴,并在市区光明路给大儿子安杭买了二手商品房。

但安红海并不满足于自己的脱贫致富,他在种植和销售果蔬中,积累了一定的种植技术和销售经验,他种植的茴香球深受市民喜爱,种植黑玉米富含花青素、口感极佳供货胖东来。随着种植品种和规模的扩大,他的大棚内聘用2名贫困群众前来务工,并教他们种植技术。他正在和村两委干部商议大规模如何种植优质黑玉米,带领村民共同奔向幸福小康生活。安红海说“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我在政府的帮助下脱贫致富了,我想帮助其他贫困家庭,也想带着大家一块致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