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织密健康防护网 为新郑市民带来稳稳幸福(改革开放的河南实践之健康河南篇)

以“便民”为经 以“惠民”为纬 织密健康防护网 为新郑市民带来稳稳幸福(改革开放的河南实践之健康河南篇)

《 河南日报 》( 2023年12月25日 第 07 版)

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技能师资培训。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上级医联体单位专家到卫生院查房。

家医签约团队到社区履约。

老年居民健康体检调查与研究报告。

上下转诊流程。

□李淑丽

“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康复回社区”是新郑市卫健委就分级诊疗制度在该市落地确定的就医格局,更是民生大计。

为实现这一目标,新郑市卫健委以“便民”“惠民”为宗旨,做出了多个首创,把实事做到居民心坎上,给新郑市民带来稳稳幸福。

全省首创且独具新郑地域特点的“3+N”家医签约模式,让307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扎根在基层,使新郑市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0%以上,超出国家标准。

全省首创,根据辖区内居民健康需求,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差异化专科定位,培养自己的拳头科室,再结合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联体优势,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家门口,使新郑市域内就诊率连续3年保持在90%以上。

全省第一本老年人健康白皮书的“诞生”,五步健康追踪体系的推行,为新郑市60岁以上老人筑起了一道健康屏障,逐步实现新郑市老年人“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全省率先实现中医馆在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中医人才在村卫生室全覆盖,使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

解民忧

差异化定位+优质资源下沉 家门口就医更放心

“咱卫生院的碎石科技术好、花费少,我的手术就很成功,你也来做吧。”在新郑市郭店中心卫生院,前来复诊的陈先生跟同村村民王先生说。

郭店中心卫生院院长丁宝庆介绍,郭店附近因地域原因,居民身患胆结石概率较高,以往手术都是到上一级医院,不方便,花费也高。“我就想,基层医院就是要将‘便民’‘利民’落在实处,今年6月初,开设了碎石科,做了12台手术,此后,每个月都能做30多台手术。”

“吴婶,今天下午3点会诊,咱卫生院治疗骨折、糖尿病的医生,康复科、麻醉科医生都会到现场,根据您的病症和身体状况,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让您少受罪、好得快、少花钱,尽量不影响您以后跳广场舞。”

这是发生在新郑市辛店中心卫生院骨科病房的一幕,而这样的相关科室联动会诊,在该卫生院经常出现。

“我们根据家庭医生在入户签约中所获取的居民健康需求,做出了全专结合定位。2022年,我们所辖区域没有出新郑市外转就医记录,2023年,外转就医率也在3%以下。”辛店中心卫生院院长刘现民介绍。

“在乡镇卫生院就能看上省里大专家,少花钱还能看好病。”新郑市新村镇卫生院的患者张大爷感慨。

对此,新村镇卫生院院长王炎峰介绍,卫生院目前开设了18个专科,眼科就诊率最高,卫生院就联合郑大二附院推出便民举措,患者在卫生院办住院手续,由卫生院统一安排车辆到郑大二附院进行手术,术后到卫生院康复,直接进行医保结算。“按乡镇卫生院的报销比例,享受省级医院的诊疗服务,平均每例白内障手术能为患者节省2000元到3000元。”王炎峰颇为感慨,今年5月份至今共为64名患者做了白内障手术。

据统计,新村镇卫生院与黄河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联合成立胃镜室,可以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息肉治疗、消化系统早癌筛查,目前,开展胃肠镜检查1000余例;与郑大二附院眼科联合成立眼科门诊,常规开展白内障、翼状胬肉、倒睫等眼科手术,目前,已开展近2000例手术。

新郑市新建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养结合中心,每年为3000余位失能、半失能、糖尿病足和癌症晚期患者,提供舒适的医养服务,提高其生命质量。

“分级诊疗作为当前国家医改的重点任务,能实现的前提之一,是提高基层医院救治能力,否则即使政策推行下去,基层医院也‘接不住’患者。因此,我们就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根据居民健康需求方向,确定专科定位,形成‘院院有特色、特色皆突出’的就医格局,同时与上一级医院建立更多专科协同合作,为居民带来家门口的就医便利。”新郑市卫健委副主任万国栋介绍。

纾民困

老年人健康白皮书“诞生” 健康养老更舒心

“一老一小”卫生健康服务是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人口服务体系的重点,是每个家庭的幸福底线。

在老年人卫生健康服务管理上,新郑市又走在了全省前列。

自2011年起,率先在全省开展全市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新郑市人民政府也将为全市60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工作列入民生十件实事,每两年开展一次,截至目前共开展老年人健康体检6次,受益老人达48万余人次。

2018年,随着自助体检中心的投入使用,新郑市突破传统体检项目,新增加了骨密度检测、人体成分分析和血氧饱和度三项服务,使全市老年人的健康体检项目更全面,健康指导要素更科学完善。

另外,通过信息化建设,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云HIS系统、公共卫生服务系统、LIS检验平台的互联互通,利用网络优势,将实时检验数据上传,避免重复录入检测选项耗费时间,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体检结果反馈上,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和电子反馈相结合,增进了家医与老年人的感情,为后续给老人做精准健康服务提供了便利。

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为精准、科学有效的卫生健康服务,新郑市卫健委邀请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对老年人体检结果进行分年龄段和不同地域的疾病谱排查,将历次体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编写了新郑市老年人健康白皮书——《2015—2017新郑市60岁以上老年居民健康体检调查与研究报告》《2017—2019新郑市60岁以上老年居民健康体检调查与研究报告》《2019—2021新郑市60岁以上老年居民健康体检调查与研究报告》,对体检中发现的亚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建立“采集健康状况信息”“健康状况评估”“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设计健康指导方案”“跟踪干预”五步健康追踪体系,进行干预和系统管理,逐步提高人均期望寿命。活动开展以来,新郑市老年居民健康素养大为提升,已经成为一项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民生工程。

这一惠民举措,在2016年分别被国家和省级媒体报道。

惠民生

可防可治中医馆全覆盖 幸福生活有信心

2022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1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完成服务内涵建设。

将居民健康放在首位,干在实处的新郑市人民政府拨出专项资金,从2011年至今,全市1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中医馆,7家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被评为河南省和郑州市示范中医馆,4家达到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标准。市域251家村卫生室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配备有针灸、电针仪等中医诊疗设备,25家村卫生室建成了中医阁。

另外,全市中医馆科室设置合理、中医药诊疗康复设备齐全、中医药服务规范、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能为城乡居民提供多种中医药技术方法和中医康复服务。

有技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

“没想到困扰我几十年的类风湿关节炎,吃了家门口卫生院中医馆医师开的中药,再加上中医药熏蒸和理疗,经过一个半月的治疗,居然好了,真的是既管用又省钱!”新郑市郭店镇郭庄村村民刘大爷告别了靠吃止疼片睡觉的日子,精神也好了很多。

“我孙女快2岁了,每年一到变天或是有轻微不舒服,我都带着她来镇卫生院做中医推拿治疗,因预防做得好,很少生病。”新村镇吴庄村村民冯大妈的话得到了众多正在等待治疗孩子家长的认同。

在新郑市新建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中心,雪后前来看望母亲的邹女士,看着医护人员轻柔地将老人放在轮椅上,推往康复区做治疗,那份认真与细致,使她湿了眼眶。她说:“自从两年前母亲被确诊为肝癌晚期,我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没想到,在这里通过中医药治疗不但延长了母亲的寿命,还让母亲活得更有尊严。”因护理到位,两年了,老人身上没有起褥疮。

有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中医药人才服务基层。

医术过硬、待人亲和……这是新郑市城乡居民对新郑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医护人员做出的统一评价。

新建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伟介绍,鼓励中心医护人员提升学历,除了跟随院内中医学习,还选派中医药业务骨干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进修,持续提升人员的中医药服务能力,目前,中医馆已形成老中医领衔、中青年医师为骨干的人才梯队。

新郑市卫健委中医科科长王景晶介绍,随着中医馆在全市的全覆盖,培养中医药适宜技术人才,也提上日程。

2017年至2022年,新郑市卫健委在市公立中医院设置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共开展十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培训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及村医5000余人次;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310场次,培训率达到100%;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继续教育项目49项,累计培训中医药人员20000余人次,培训和推广中医药新业务新技术21项。经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的700余名乡村医生和社区医师,能够为辖区居民提供简便、有效、价廉的中医药服务,其中,每个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均能为村民提供4类6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同时,遴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骨干人员拜师学习;挖掘民间有影响力的老中医、老药工,鼓励其培养继承人;挖掘和收集民间传统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单验方);整理优秀民间中医特色技术、民间传统特效中医单验方在全市推广。

目前,新郑市1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设置中医药科室113个,平均每单位设置中医诊室2.2个、中医治疗室5.7个。全部建立了中医康复大厅(康复治疗室),中医诊疗康复设备设施齐全,能够开展中药、针灸、推拿、针刀等20多种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够运用中医康复技术开展脑病康复、骨伤康复、儿童康复、疼痛康复、老年病康复等中医康复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特色优势日益彰显,辖区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的中医医疗保健康复服务。

暖民心

“3+N”家医签约模式 践行医者初心

贴近居民,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最大优势,家庭医生签约就是让这种优势发挥更大作用、让居民对基层服务更认可的具体举措。

如何发挥这一最大优势,让居民真真切切享受到国家的12项免费基本公卫项目,从而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切切实实守好居民健康门?

敢于创新、善于思考的新郑市卫健委,2017年在全省率先推出了颇具地域特色的“3+N”家医签约模式。“3+N”中的“3”是指家庭医生、护士、公卫管理人员,“N”是指村医等其他人员。依据地域特点,新郑市组建了307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由816名医护人员参与其中。

“3+N”家医签约模式,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为切入点,增强服务内涵,深度融合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家庭医生式全周期健康管理,打通市民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提升签约市民获得感和满意度。

家住新郑市新区李唐庄社区的吴阿姨肢体残疾,儿子患有肾衰竭需长期住院治疗,致使生活无法自理的吴阿姨无人照料,负责该区域的宋志娟家庭医生团队主动承担起了这份重任。

因其家中无人代买药物,宋志娟团队主动调整工作模式,结合各项政策为吴阿姨提供持续的代买药品和其他健康需求服务。

大雪过后,气温骤降,村医李新学来到社区81岁的李老先生家做回访,看看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两口现在身体状况如何,特别是在2019年因突发心梗心脏放入支架的李老先生。

看着门外的李新学,李老先生一点也不意外。

因为,一到变天和四季交替之时,李新学都会将自己所管辖区域的重点人群回访个遍。

而他所管辖区域的老年人,都说“小李就是我们的守护神,有他,我们能长寿,身体也硬朗”。

这样的赞誉,在新郑市许多村医身上都有体现。

新郑市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左建华说:“国家给我们基层医疗单位布置好了‘作业’,市卫健委又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家医签约方式,我们按照流程走,一定可以做好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因“3+N”家医签约模式家医签约团队人员组成合理,分工明确,目前,新郑市家庭医生团队建立电子健康档案1043505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协议840966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213188人。

看得到的安全感,感受得到的幸福感,是“3+N”家医签约模式推行以来,新郑市民的共同心声。

气温骤降,身患冠心病的陈阿姨深感不适,在村医的帮助下,辛店中心卫生院的救护车及时将她送到了卫生院,并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与郑州市七院心内科医生进行了病情交流,制定出了最佳治疗方案。

这是辛店中心卫生院的一个常态化远程会诊流程,也是新郑市医共体建设中“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缩影。

在新郑市,无论是在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新郑市各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基层医疗的末梢——村卫生室,在最醒目位置均张贴有一张“上下转诊流程图”,图中明确将上转诊流程和下转诊流程内容进行公示。

郭店镇的一名村民说:“因为有了上下转诊,最近这五年,我们村因脑梗或心梗治疗不及时得偏瘫的人越来越少了。”

随着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等县域内远程医疗卫生服务全乡村覆盖,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联体,连通县乡村三级的远程会诊、远程心电服务网络完成。

2023年,仅新郑市新建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家,上级医院就为其提供了3602次远程医疗服务。其中郑州市六院远程诊断X线计算机体层(16排CT)扫描202次;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远程诊断18导心电图3200次;郑州市七院远程诊断动态心电图200次。实现500余次检查结果共享互认,为患者节省了检查的费用和时间。

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年10月,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更加均衡覆盖城乡社区居民,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河南省卫健委印发了《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以下简称“《服务举措》”)。面对新的目标,新郑市卫健委主任冯军辉说:“对标《服务举措》,我们对新郑市现有医疗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其中的弱项我们要赶上去,强项我们要做得更好,来构建县镇村一体化医疗网络,让更多群众能在本地得到医治,头疼脑热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