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新潮澎湃(改革开放的河南实践之新乡篇)

    新乡,以新为名因新而兴。图为鸟瞰新乡市平原博物院。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赵振杰 本报通讯员 刘军旗

    时间如奔腾澎湃的急湍,标注着一切奋进的印记。改革开放45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新为名、因新而兴的新乡,抢滩占先、砥砺奋进、激越动能,绘就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乡新图景。

    示范引领,新乡践行嘱托——

    每一个机遇,新乡不曾辜负。每一份嘱托,新乡践行见效。九曲黄河流经新乡174公里,拓展出一条超长的生态廊道。乘着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东风,新乡持续打好母亲河保卫战、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大美黄河展现出更加迷人的卓姿,滩区迁建圆满完成,发展动能更为强劲。

    2022年春天,省委、省政府着眼现代化河南建设和乡村振兴全局,在新乡布局建设中原农谷。27个省直部门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新乡集全市之力,全力做好中原农谷建设这篇“大文章”。神农种业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等53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拎包入住”,先正达、中农发、九圣禾等15家种业龙头竞相而来。

    从航空港,到龙子湖,再到凤湖,中原大地、黄河两岸已盎然形成“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

    山河交响,新乡伸向远方——

    万里黄河澎湃奔腾,巍巍太行林涛阵阵。新晋、鹤辉、沿太行、濮卫、兰原5条高速,2022年年底同时建成、同步通车,一举改变了新乡10多年没有新增高速公路的被动局面,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拥抱最美的诗和远方。交通大动脉不断延展,封原高速即将建成通车,长修高速、安罗高速等在建高速,更是快马加鞭,预计到2024年建成通车。“市域双环线、县县双高速”交通大格局的形成,将提前完成省定目标。

    产业兴市,新乡茁壮图强——

    产业兴,城市强。在创新驱动、产业兴市引领下,新乡传统产业不断迭代升级、新兴产业蓬勃茁壮、未来产业落子占先,城市创新能力居全省第三位。

    以卫华集团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企业,新中式等智能起重机远销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为全球提供2万余台(套)产品。华兰生物流感疫苗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知微生物医药公司推出我省首款本土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I类抗癌新药,刚刚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抢滩占先氢能等未来产业,新乡高新区建成全省第一家氢能产业园。

    改革发力,新乡凝心向上——

    改革是新乡跨越发展的鲜明底色。在中心城市,新乡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催生了以数智谷、智慧岛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电子信息等产业已然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县域主战场,郑新一体化驶入新境界,长封一体化破浪前行,2个国家级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成为全省样板。在广袤乡村,随着“五星”支部创建走深走实,“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制度被推广,“三通一规范”工程撬动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浙江“千万工程”的河南实践。

    改革释放活力,创新重塑模式,所有目标都是为了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夕阳红”社区养老更舒心了,“红领巾”家门口上学更方便了,“上班族”再也不为“断头路”绕行了,城市绿道、街头游园一年比一年多,“馨香书坊”满城芬芳。

    时间为人们呈现结果,奋斗者没有辜负岁月的轮回。踏上新征程,新乡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十大战略”,以中原农谷建设为引领,以产业兴市为支撑,向着“两大跨越”铿锵前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乡华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