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一份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 焦作篇)

    蓝天白云下的焦作城区。刘金元 摄

    □姚广强 姬姣姣

    晴空高远,秋色宜人。远眺,北山之上郁郁葱葱;近观,城区处处绿意盎然。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焦作的“颜值”越来越高,“气质”越来越好——

    从一度空气质量指数爆表、名列全国十大空气污染严重城市,到实现蓝天白云常在、2021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率居全国第14位;

    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污染治理多次反弹,到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科学治理渐入佳境,多次获得生态环境部表彰;

    从普遍处于产业中下游、“黑大粗笨”印象明显,到不断跃上产业中高端、“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不断增加……

    非凡历程,踔厉奋发,焦作交出这样一份出色的生态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近年来,焦作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状况实现历史性的转变,为建设现代化焦作提供了坚强生态支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越来越宽。

    天蓝水清地绿

    幸福生活“标配”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蓝天白云碧水净土是广大群众对美丽焦作的期盼,污染治理是焦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

    9月18日,焦作市民刘潇雨来到南水北调绿化带天河公园里慢跑。这样的习惯,她已经坚持了一年多。然而,就在六七年前,在市区健身对她来说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那个时候市区空气质量真差啊,特别是秋冬季节,动不动就是雾霾天。现在只要是晴天,天天都是蓝天白云!”刘潇雨感慨。

    比刘潇雨感受更真切、更直观的是数据:2021年,焦作市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PM10、PM2.5分别为84微克每立方米、45微克每立方米,连续6年实现“双下降”;与“十二五”末相比,全市优良天数增加了32%、重污染天数削减了71%。

    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同样振奋人心。焦作市蓝天保卫战典型经验做法获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全省唯一。

    在焦作摄影爱好者杨桦的镜头下,焦作城区的河道碧水淙淙、左右皆景。

    生态环境好不好,看看鸟儿就知道。在焦作大沙河,观测记录到的鸟儿已经增加到12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就有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黑鹳、黄胸鹀4种。

    “与2012年相比,2021年焦作市河流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提升了33%,劣五类水体全部消除;水质综合指数改善了57.3%。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连续多年稳定达标,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焦作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介绍。

    和蓝天碧水一起回归的,还有青山和净土。位于焦作市区北部北山边缘的缝山公园,成了焦作打卡新地标,每天都有不少人在山顶巨大的弯月形手术针雕塑前拍照留念。

    如今的连绵北山,没有了炸山取石的轰鸣,不见了灰尘滚滚,有的是“风起林涛响,鸟鸣山更幽”。这枚寓意缝住大山伤口的硕大手术针,依然在默默见证焦作市呵护青山绿水的不变初心。

    如今的怀川大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市受污染耕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生态环境更美了!“生态美丽”,正成为焦作的亮丽新标签。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我们将坚定不移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最大决心、最强力度、最硬举措,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无价的生态财富。”焦作市委书记葛巧红说。

    制度建设给力 

    生态保护发力

    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国家级科研团队合作,深入开展空气环境质量成因分析及预测预报等工作;

    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空气质量监测“天网”;

    依据2017年3月10日实施的《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两名在北山偷挖两个黄栌树根的男子,被依法处以治安拘留并处罚款……

    守护绿水青山,制度应该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告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焦作市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打出“组合拳”,生态文明建设“见实效”。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让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职责一目了然。“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河湖长制、林长制等一系列制度,凝聚起人人呵护青山绿水的强大合力,“政府治理、社会调节、企业自治”的良性互动正在形成。

    呵护绿水青山,除了靠严密的制度,还要让法治“长出牙齿”。

    《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焦作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焦作市大沙河生态保护条例》等8部地方法规先后颁布,法治“铁拳”震慑了实施开山毁林排污等不法行为的企业和个人,用法治为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从制度建设到措施落地,全链条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必不可缺。

    考核奖惩制度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挥棒”。焦作市建立了污染防治攻坚目标考核体系,对空气质量、地表水断面水质实施量化考核,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干部队伍锤炼能力作风的练兵场,锤炼真抓实干、敢抓敢干的过硬作风。

    科技赋能生态环境监管。“焦作市建成5个激光雷达观测站、60个乡镇站、501个村级站,环境监测天网进一步织密。累计在400家企业安装在线烟气监控设备、水质监控设备、无组织排放监测设备,实现了全市涉水、涉气企业污染物排放自动在线监控全覆盖。”焦作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生态治理工程齐头并进。焦作市实施南太行生态修复工程,完成矿山综合治理、河道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新增湿地、林地、草地、土地整治3258.4公顷。培育森林资源178.7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2%,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一系列制度和举措有力护航,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为焦作的民生福祉持续加分。

    产业“绿色”更浓 

    生态“底色”更亮

    “关于企业反映环评批复问题,经与省生态环境厅对接,省生态环境厅已将该审批权限下放,一天就能办理完毕。”9月16日召开的焦作市首场政企“亲清面对面”座谈会上,焦作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的答复简洁有力、诚意满满。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力军”,焦作市生态环境局在“三个一批”“万人助万企”等重大活动中,利用“企业服务日”等载体,到企业开展上门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推动企业绿色发展。

    “焦作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多次来到企业,实实在在提供高效服务,踏踏实实帮助企业,切切实实地解决了不少难题,让我们很感动。”龙佰集团董事长许刚深有感触。

    绿水青山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强靠山。焦作市生态环境局锚定“环境指标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硬要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强化生态环境要素保障支撑,助力企业绿色发展,有效破解环境容量难题,不断拓宽经济发展空间,以高水平保护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完成工业企业提标治理,削减煤炭过剩产能,淘汰高污染机动车……焦作市生态环境局还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助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优化,从源头上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在空气质量改善夏季监督帮扶工作中,焦作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四查”“三帮”,尽量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为产业注入绿色动力,实现监督帮扶成效和空气质量改善“双赢”。

    “生态环境部门督促我们上设备减排治污,不但没有带来经营上的困难,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发展的空间更大了!”焦作科瑞森重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继世说。

    生态“含绿量”提升产业“含金量”。目前,焦作市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园区1家、绿色工厂17家、绿色供应链4条、绿色产品14种,多家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国内外得到显著提升。

    日夜奔忙洒下的滴滴汗水,浇开朵朵荣誉之花:

    作为2021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焦作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受到生态环境部表扬,全省唯一。

    生态环境部主要领导对焦作市做法给予高度肯定,并作出批示:“‘四查’‘三帮’的工作模式很好,值得各地借鉴。”

    焦作市生态环境局武陟分局获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焦作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董建国获评表现突出个人,焦作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张立武被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

    “生态环境保护,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焦作将全力以赴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为焦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生态保障。”焦作市市长李亦博说。

    事不避难,久久为功。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仍将在怀川大地上继续铺展,书写更加壮丽的“焦作故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