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叶县 征程万里风正劲 乘风破浪谱新篇

    辣椒喜获丰收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冰珂 本报通讯员 范长坡 焦萌 范旭东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历史,总是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勾起人们无限的回忆。回望叶县的发展历程,奋斗是主旋律,担当是最强音,发展是重头戏。

    “十三五”期间,叶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一个个金字招牌收入囊中;尼龙新材料产业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国家战略,中国尼龙城成为国家尼龙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千亿级大尼龙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叶县始终牢记嘱托、不负期许、奋勇向前,鼓足精气神,奏响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纵笔绘就新叶县绚丽画卷。

    责任担当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联合收割机“突突突”地来回穿梭,金黄色的麦穗瞬间被卷入机仓中,饱满的麦粒随之进入收获仓……6月7日,走进该县高标准农田核心区,一派丰收美景尽现眼前。

    田间柏油路上,仙台镇大李庄村村民宋国立把农用车停在树荫下,等待着收获仓储满。“卸仓!”随着机手一声吆喝,宋国立熟练地驾驶农用车驶入地头,紧靠着收割机停下。金黄的麦粒从收割机斗形槽里漏出,麦粒快速跳动着,全部翻滚进车斗内。宋国立站在一旁,看着颗粒归仓,丰收的喜悦溢满脸庞。

    作为种了一辈子地的“老把式”,宋国立明显感受到这些年小麦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三四年前,俺这块地一亩才产800多斤,前年、去年亩产均突破了1300斤!”

    小麦单产实现大幅提升,得益于当地大力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农业大县、产粮大县,近年来,叶县坚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这一政治责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高粮食产量、发展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推进全域化、建设标准化、管理智慧化、经营集约化、管护长效化、产业融合化“六化”同步发展,以“大农业”格局强力推进“农业+”模式,打造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叶县模式。

    高标准农田+经营模式创新。叶县采取“土地流转+全程托管+订单农业”模式,核心区的3万亩农田由村集体统一流转,交由天硕公司全程托管,集中种植富硒强筋小麦等优良品种,并采用订单收购,每斤售价高出市场0.5元,实现了“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民”多方共赢。

    高标准农田+智能。通过智慧农业物联网中心,将高标准农田核心区的土壤、墒情、病虫害、气象监测和灌溉集中连接起来,建立“三区四情”国家级耕地质量检测点,实现远程操作、智慧作业。

    高标准农田+乡村旅游。以旅游理念将水、田、路、树、村一体打造,统筹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技艺、研学基地等要素,依托高标准农田核心区,开发田园观光、亲子研学、休闲游乐、文化体验、乡村度假等旅游项目,打造农业生态公园,展示农耕文化和本地特色农产品,为农业塑形铸魂。

    截至目前,叶县已累计投资9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78.5万亩,实现了18个乡镇、街道全覆盖,越来越多的“望天收”变成了“高产田”。

    接续奋斗

    乡村振兴谱写新篇

    与大李庄村麦田不同,廉村镇沙渡口村的麦田收割完地表却覆盖着一层鲜绿。仔细一看,是一株株辣椒苗。

    “我们在麦地里套种的辣椒,小麦收割时辣椒苗的高度刚好,不仅不会影响机收,还能利用收割机刀片给辣椒苗‘打头’。”该村党支部书记宋运卿说道,“这可是我们致富的法宝。”

    近年来,廉村镇以村集体经济为抓手,大力发展辣椒产业,辣椒种植面积已达近1万亩。依托辣椒种植优势,沙渡口村又招引并入股投建了辣椒深加工项目。项目投产后,不但能有效解决辣椒的销路问题,而且可以通过深加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为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叶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解决脱贫后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逐步探索出“党建引领、联村共建、财政倾斜、金融服务、保险托底、廉情监督”24字工作法,立足土地做文章,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叶县以农产品种植加工为主导,确立了韭菜、辣椒、花生、中草药、食用菌、畜禽养殖六大特色产业,由县级干部担任首席服务员,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嫁接农业龙头企业,搭建坚实电商平台,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全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叶县又制定了《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及配套政策,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六大主业项目给予资金扶持、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和保险托底,确保村集体经济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明晰集体产权关系、规范集体收益使用、拓展集体经济形态、规范经济组织设置。

    目前,全县已成立联合党总支121个,覆盖全县554个村;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有330个,6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百万元。

    “我们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抓手,按照24字工作法,发挥‘领头雁’和村企联动效应,让全县村集体‘家底’厚起来。”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县县委书记古松说。

    延链补链

    产业发展动力强劲

    6月14日,平顶山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内,楼群林立,厂房鳞次栉比,一个个大烟囱高耸入云,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目前,该产业集聚区入驻项目124个,建成项目50个,已初步形成涵盖尼龙原材料、中间体到深加工制品,具有竞争力的大尼龙产业链条。”叶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鹏鹏介绍。

    近年来,叶县紧抓中国尼龙城上升到省级和国家战略层面机遇,以两个产业集聚区为主平台,紧盯尼龙纺织、聚碳酸酯、聚氨酯、盐化工等产业,精准绘制“四个图谱”,扎实开展“四个拜访”,积极壮大工业经济。

    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为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叶县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7个专项小组,由县委常委担任小组长,用刀刃向内的勇气,力做“简”文章,倒逼服务质量快速提升。

    简化企业开办流程,把企业开办所涉及的工商登记、印章刻制、发票申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简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制定了《叶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在行政服务中心开设工改综合窗口,实行全流程线上办理;简化水电气报装程序,该县国源水务公司推行“12333”服务举措,实现用水报装“最多跑一次”,叶县供电公司全面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用电报装全流程平均时限较以往执行时限缩减52%;简化企业纳税办理程序,通过系统集成,让纳税申报“化繁为简”,全面推进“一网、一门、一次、一窗”办税,申请业务网上办税率达到99%。

    叶县服务企业的“简”文章带来了企业落户数量快速增加的“增”效应,2019年该县新开户企业1322家,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新开户企业仍增至1393家,今年一季度新开户企业406家,较去年同期的220户增长74.5%,也刷新叶县历史最高纪录。

    办好实事

    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6月14日,正值周末,沿着叶县南部山区旅游扶贫线路前往叶县辛店镇刘文祥村,遍布老寨山、鳌山的油桃树、黑李树挂满果实,不时遇到三三两两的客人,前来采摘游玩。

    村里一家“农家乐”饭店内,59岁的老板梁留长和老伴麻利地招呼着客人。

    刘文祥村是该县最偏僻的山区村之一。“我们就盼着出门有条路!没想到,现在路通了、水电通了,村里不但发展了产业,还吃上了旅游饭。”梁留长感叹道。

    2015年至2017年,叶县投资2.76亿元,对全县路况较差的157个行政村和43个贫困村道路进行完善提升。2018年至2019年,投资1.84亿元,改善了270个行政村道路出行问题。2020年,投资1.0051亿元,完成了5条县乡道路和27条通村公路,覆盖73个行政村。截至目前,全县5户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率已达到100%。

    路通了,车也随之通了,叶县554个建制村候车亭和简易站牌实现全覆盖,农村客运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成功创建成为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

    这只是叶县持续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叶县县委、县政府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努力让发展更有温度,使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年来——

    投资4000多万元,为554个建制村建起了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

    投资约1.2亿元,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保洁,设立了垃圾箱,配备了垃圾车,配套建成了垃圾中转站;

    投资1.52亿元建设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全县建成校园网369个、多媒体教室1808间,配备云终端10000台,真正实现了城乡师生共上一节课、优质资源共享;

    整合资金2.2629亿元,全力助推安全饮水工程,免费把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并定期组织防疫人员对水质进行检验。全县554个建制村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

    投资923万元,在每个乡镇设立老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有了专门的活动场所;

    …………

    “使命呼唤担当,奋斗成就梦想。叶县县委、县政府将团结带领勤劳朴实的叶县人民,以激情担当的工作作风、饱满昂扬的精神状态,用奋斗出彩的行动和业绩,开启叶县跨越发展精彩蝶变新征程。”叶县县长徐延杰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