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让漯河符号写满全球

    许慎文化研学游

    □郭海方王丽丽王爱红

    新时代漯河之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建设

    站位为扩大中华文化影响添浓彩,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使之成为漯河的符号。

    深入研究挖掘汉字文化资源,加大存量汉字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加快发展汉字文化产业,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创新汉字文化传承弘扬载体,持续强化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特色定位,把漯河市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汉字文化产业发展先行区、汉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国内外知名的许慎文化研究教育传播中心。

    《黉学故事》《黉学来历》《龙塔古篆》……一面面仿古墙体、一系列故事浮雕,令整条街道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这是位于漯河市郾城区龙塔街道黉学街给人的最深印象。

    “黉学街因为一座明代的文庙而得名,一直被认为是郾城‘文脉’所在。”郾城区龙塔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介绍,为此,他们以郾城“八景”为蓝本,对黉学街区域实施系统改造,在墙体上雕刻浮雕,每个故事配有一段文字说明,让人近距离感受到汉字和文化的魅力。

    黉学街汉字文化一条街只是漯河市汉字文化的标识性工程之一。字圣书苑、识字乐园、幸福渠文字园……漫步“字圣”许慎故里的漯河,众多汉字文化场馆、标志令人眼前一亮,汉字元素已成为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最闪亮的符号之一。

    依托独特的汉字文化资源,近年来,漯河市积极行动,加强项目谋划和建设,全面推进汉字文化传承弘扬、汉字文化标识体系建设、汉字文创产业培育、汉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五大行动,推进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建设,推动汉字文化全面融入城市建设和百姓生活,打造汉字文化特色品牌城市。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漯河,拥有诸多珍贵的汉字文化资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贾湖遗址发现的契刻符号距今8000年之遥,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雏形,被称为“汉字之源”;曹魏代汉的实物见证“三绝碑”是汉隶代表;宋代彼岸寺经幢为篆书典范。特别是许慎编纂的世界上首部字典《说文解字》,使汉字的形、音、义趋于规范和统一,是汉字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华汉字学事业发展和中华文明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都是汉字文化的‘活化石’,也是漯河具有唯一性的独特文化资源。漯河市也在2015年被中国文字学会、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授予‘中国汉字文化名城’称号。”漯河市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建设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说。

    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一轮“汉字文化热”正在国内外兴起。在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的今天,如何把“中国汉字文化名城”这张名片擦得更亮、打得更响?

    在大力弘扬许慎文化,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汉字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漯河市委作出了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的重大决策,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一中心”的总体目标,统筹推进汉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坚持项目引领,狠抓工程建设,推动汉字文化全面融入城市建设。2019年以来,谋划实施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工程类项目共59个,建成了30个汉字文化元素的街头游园、东观许慎文化资料中心、幸福渠文字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游园、黄河路汉字游园、17座字圣书苑、8座“说文解字食品安全”文化主题公园、楷林思贤广场、识字乐园广场、论语广场、黉学街汉字文化一条街等一大批汉字标示性工程。贾湖遗址博物馆,食品文化小镇、盐文化小镇、青龙河汉字文化主题公园,“字游字在看临颍”,周彦生美术馆,石云美术馆,源汇区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中心,文化大观园,受降路、公安街、文化路、建设路文化街区,庐山路书画文化景观,唐诗宋词园等一批新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一座充满汉字文化氛围的小城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狠抓特色活动,丰富名城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组织开展许慎文化“四进”(进机关、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活动,开发汉字文化国学游、国学礼仪研学游、说文解字与汉字文化游、“字游字在”研学游等精品研学游学项目。建立外国留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和汉字文化研究基地,线下接待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线上举办夏令营漯河营活动,阅读量达350万人次。积极建设百所高校联盟,现有70所高校入盟,中国社会科学院、广州大学等20家高校机构在漯河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成功举办《说文解字》群英会暨河南省汉字大赛漯河赛区选拔赛、“学《说文》识字理”优秀教学大赛等文化活动,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成为全市广泛共识。

    着力招引谋划项目,狠抓文化产业,强化后劲支撑。整合沙澧河景区、凤凰岛、国家沙河湿地公园、北舞渡古镇等历史文化资源,设计沙澧生态观光之旅、历史文化穿越之旅、食品名城探味之旅、美丽乡村休闲之旅、红色基因传承之旅五条线路。积极组团参加中原文博会、河南省文化产业项目东莞招商推介会、深圳国际文博会,举办长三角地区漯河市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推介会,推介漯河特色文创产品和项目,重点筛选许慎文化创意产业园、贾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龙城镇民俗文化特色小镇、北舞渡古镇文化旅游开发、临颍县包装产业工业园招商、健康运动城、舞阳农民画文化产业园7个项目进行招商。稳步推进文旅小镇建设,投资20亿元的盐文化小镇、投资50亿元的食品文化小镇等项目有序推进。源汇区开源景区河上街文化创意产业招商项目入驻商家231个。

    创新宣传推介,营造浓厚氛围,不断扩大影响。持续参与“学习强国”《中华文字》频道建设,发布“许慎与《说文解字》”慕课视频26期共540多分钟。上传许慎文化论文5篇、汉字文化名城系列视频7部,播放阅读量达到112万人次。制作《笛声悠扬九千年、说文解字说古今》专题片和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贾湖》在河南广播电视台播出。特别是,以字圣许慎为题材创作的动漫作品《字圣传奇》在江苏卫视优漫卡通频道全国首播,目前正在国内50家电视台展播。去年以来,漯河市还面向全国举办了中华汉字文化名城LOGO征集大赛和“汉字名城创意之约”汉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征集的过程成为汉字文化的宣传推介过程。日前,漯河市又启动了以“传承汉字文化喜迎新春佳节”为主题的楹联征集活动,并将邀请著名书法家对获奖作品进行书写,批量印刷,春节期间在全市范围内赠发。

    多管齐下,漯河市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基础设施和载体建设逐步健全,许慎文化研究教育传播进一步广泛深入,汉字文化弘扬传承活动丰富多彩,城市汉字文化标识体系不断完善,汉字文化特色在城市建设和百姓文化生活中逐渐彰显,漯河市作为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我们将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作为打造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的根本遵循,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为最高使命,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文化传承弘扬创新,‘软’‘硬’兼施、共同发力,持续增强漯河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漯河市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建设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链接

    舞阳10幅农民画作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赵明奇

    日前在北京展出的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巨变——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浙江美丽乡村艺术生态展”上,舞阳县魏旭超的《炊烟》《故乡》《远去的村庄》《柿子红了》,张新亮的《喜丰收》《荷风》,任明兆的《红红火火》《合作社》,王小亭的《童年记忆》,安幸贺的《公园》10幅舞阳农民画作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并获展出。

    舞阳民间绘画根系古老的中原文明,源远流长。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甲骨契刻符号和骨笛,就反映了舞阳早在8000年前就有了古老的文化艺术。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积累的舞阳农民画画家们以其独到的感知、纯真的情感,并运用民间艺术的审美理念和朴实的艺术语言,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

    “近年来,舞阳农民画在色彩、画面、人物造型、场景设置、表现形式等方面均有了新的突破。”舞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文超介绍,随着一些受过艺术高等教育的青年也加入舞阳农民画的创作队伍中,质朴的农民画中融入了现代的绘画元素和技巧,舞阳农民画在逐步“画”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本版图片由漯河市委宣传部提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