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奋勇争先 出彩添彩
本报讯(记者郭海方通讯员王丽丽)在近日发布的《2020中国宜居宜业城市榜》上,漯河市成功上榜,成为我省为数不多的“中国宜居宜业城市”之一。
把漯河市打造成全省最宜居宜业的城市之一,是漯河市以“奋勇争先、出彩添彩”为主题确立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十三五”以来,漯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树目标,锻长板补短板,全力求突破、争上游、创一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或第二方阵前列。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55.2亿元,同比增长2.5%,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在食品产业方面,漯河市遴选双汇、卫龙、南街村等6家食品企业命名为食品工业“头部企业”,通过举龙头、强龙身、带龙尾,形成大中小企业联动发展局面,一二三产业融合步伐不断加快,漯河市荣获全国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市称号,全市食品工业规模占全省的六分之一,占全国的六十分之一,“中国食品名城”品牌越擦越亮。漯河市坚持“三链同构”推动食品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做法受到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漯河市物流、电商飞速发展,6家物流企业入选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占全省的3/5,漯河市也成功创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今年前10个月全市快递业务量10895.54万件,同比增长62.8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02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164.3亿元,同比增长33.2%。目前,全市一二三产业之比为8.8∶46.2∶4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打好三大攻坚战,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漯河市金融扶贫新增户贷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率、带贫企业复工复产率、已批复扶贫项目竣工率、扶贫信访工作均居全省前列,“两不愁三保障”效果明显。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6.6%降至0,16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7.55元,是2015年的2.88倍。坚决抓好污染防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各项指标全面好转,漯河市获评省“十三五”中期生态文明建设优秀等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漯河市问题楼盘化解率居全省第一,也是全省唯一的全国存款保险标识启用试点城市。
坚持以人为本,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2016年—2019年,漯河市财政民生支出584.2亿元,省定十项民生工程和市定十件民生实事较好完成,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5年增长近40%。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560元,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漯河市还在全省率先完成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和发放工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十四五’时期是漯河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期。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推动漯河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行稳致远,让人民群众从高质量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努力以漯河更加精彩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浓彩。”漯河市委书记蒿慧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