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者讲述的扶贫故事
□本报记者李运海
在12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扶贫扶志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河南日报高级记者王天定受邀,讲述了自己深入基层采访的脱贫攻坚故事。
现年65岁的王天定2015年退休后,坚持深入基层一线,用手中镜头追踪拍摄我省偏远村落群众脱贫历程,留下了280组、4000多幅原生态影像资料。在发布会上,他跟大家分享了两个故事。
故事一:学画,让李奶奶走进了画里生活
2019年1月10日,王天定在睢县白庙乡土楼村采访,遇见一位75岁的老奶奶在学画画。这位老奶奶名叫李玉荣,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她和老伴在家里养了几只羊,家里是贫困户。
脱贫攻坚过程中,村里建起了文化扶贫大院,请来老师教村民学画画。李奶奶成了首批学员,每天都参加学习。她以前从未拿过画笔,从头学起,一笔一画学得很认真。
在她家里,最值钱的东西是自己的绘画作品。她说:“俺现在3天能画成一幅画,装裱一幅花费30元钱,每幅能卖100元。”她让王天定把她的画拍成照片发到网上,以扩大销路。
如今李奶奶靠卖画已经脱贫了。学画,不仅帮助她走出了贫困,也改变了她的老年生活。
故事二:移风易俗,让老人搬出了低矮“趴趴房”
2017年1月,王天定到沈丘县周营镇李楼营村采访时发现,在村头、路边有一些“趴趴房”,里边住的都是老人,老人就在“趴趴房”里吃住。
2019年8月王天定再次来到李楼营村,发现这里的民风变了。村党支部书记李中义说:“村里通过开展孝道教育,批评教育不孝顺儿女、儿媳,弘扬了正气,住在‘趴趴屋’里的38名老人全部被儿女们接回家中,开始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王天定说:“走了这么多村、看了这么些贫,我有一个深刻体会,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克服贫困的勇气。摆脱了贫困只是开个好头,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扶贫扶志大有用途、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