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鸟”逆袭变“头雁”,卫辉脱贫户李现万当上村干部

河南脱贫攻坚手机报 12-14 23:35 责编:朱晓玲 我要分享

李现万用4年时间完成了5件大事:创业、脱贫、当村干部、为村子兴办产业、当选新乡市人大代表。

李现万是谁?卫辉市南太行山脚下的很多村民都听过他的故事。他们会告诉你,就是“那个当了村委主任的脱贫户”。

  • 不甘落后,开起村里第一家“小工厂”

12月9日上午,在卫辉市太公镇田窑村现万服装加工厂,10多名女工操作着缝纫机,李现万在旁边检查着成品反光衣的质量。“别看我现在干劲这么足,以前却是个走不了路的病秧子。”回忆起自己的脱贫经历,李现万感慨万分。

早些年,李现万患上胃病、肝炎和肾结石,自此药不离身。后来,腰椎病让他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上有80多岁的老母,下有两个正上学的孩子,困难的生活,加上难治的病痛,让他一度想轻生。

2015年,李现万一家被识别为贫困户。开始享受教育、健康等扶贫政策,孩子上学有教育资助,看病有医疗保障。“我性格要强,贴着这个‘贫困户’的标签,总觉得丢面子。”看着生活越来越有希望,李现万下定决心,不能在家耗着,得定个小目标,靠自己的努力脱贫。

身体好些的李现万开始多方打听致富门路。2016年年底,驻村第一书记刘治鑫带着李现万去卫辉市一家服装加工厂考察,李现万发现加工厂采用的是订单加工,常年有活干,风险小,于是决定利用自家的院子干服装加工。

次年3月,经过深思熟虑,李现万翻出自己的全部家底,卖了喂养的土猪,又借遍了亲戚朋友,总算凑了15万元启动资金。太公镇党委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帮助他办理各种手续和营业执照,并为他申请了带贫就业点。

拥有6台缝纫设备的服装加工厂很快开了工。这是田窑村第一家“小工厂”,不到一年产值便有50多万元,利润近8万元。李现万靠自主创业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同时,他还与14名贫困户签订用工合同,每人每年就业增收约2万元,全部顺利脱贫。李现万的厂子也获得卫辉市“百企万户”产业扶贫政策扶持,奖补资金17万元。

  • 布局产业,让村民通过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田窑村地处丘陵地带,交通不便,常年干旱缺水,老百姓自身脱贫能力差,服装加工厂带贫能力有限,需要更多方式来带动贫困户增收。

2018年5月,村“两委”换届,李现万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自己刚脱贫,就被推选为村干部,我该咋入手村委工作嘞?”面对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他既感动,又倍感压力。

咋办?让村民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就是当下村委的主要工作!他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一起研究脱贫规划,努力做强产业让村民增收。他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和养殖合作社,鼓励和引导村民种植油牡丹、文冠果80余亩,每亩每年增加收入3000元左右;新建一个粉丝加工厂,和服装厂共同吸纳30多名贫困劳动力就业,让没有劳动技能的贫困户不出村就能挣钱,人均年增收2万元~3万元;新建一个农业产业示范园,流转150亩土地发展特色种植,栽植金银花、套种红薯;搭上电商扶贫、消费扶贫快车,组织农户进行粉皮、粉条等特色产品加工,年销售额50多万元……

就在最近,田窑村还建好了一座5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准备发展村集体经济,引进烘干设备,进行金银花深加工。产业多了,收入多了,村上贫困户不仅全部脱贫,还带动周边两个村100户贫困户脱贫。

2018年,李现万还当选了新乡市人大代表,他提出的支持民办幼儿园、整修农村公路、村“两委”干部享受退休补贴等建议都一一落实。

今年11月18日,在河南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产业扶贫专场,李现万作为全省唯一受邀参加发布会的产业扶贫受益群众代表,讲述了自己的脱贫故事。

“过去我是扶贫对象,是党和政府帮我脱贫,是脱贫攻坚的见证者、参与者,这些都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一定要把这些经历转化为更足的动力,迎接更多的挑战,干出更加出彩的成绩。”李现万说。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