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匠星耀中原丨张红昌:急难险重冲在前 关键时刻顶得上
“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是张红昌的人生准则。入职顺成集团15年来,他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工作中兢兢业业,不断学习提升技能,靠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解决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今年,张红昌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张红昌是河南省顺成集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炼焦厂的工段长。2021年,公司提标升级6.25米新焦炉建设项目时,张红昌主管新焦炉工程质量工作。他本着学习的态度,虚心请教技术人员,严把焦炉建设质量关。在项目进入烘炉阶段时,他每天带领人员测炉温、看膨胀、算系数,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烘炉进行到关键时期恰逢汛期,为了赶进度,公司需把焦炉建设大棚拆除,才能保证后续工程正常开展,但新建炉体又不能遇水,如果被水浸泡,就会严重影响焦炉使用寿命,甚至会造成焦炉塌陷。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张红昌带领烘炉人员利用钢丝、彩条布等搭建了临时雨棚。每到下雨天气,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炉顶区域,带领员工检查炉体,清理积水,确保炉体安全。
新焦炉产生的荒煤气需要通过管道引入化产车间,在此过程中,稍有不慎,轻则堵塞,重则造成爆炸事故。在这个关键阶段,他连续5天不回家,守着焦炉,确保了焦炉顺利投产。
新焦炉投产之后,加热系统暴露出许多问题,炉顶空间温度偏低且不稳定,导致后续化产回收率偏低;废气循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导致炉温不正常,高向加热较差,煤气消耗量比较大……面对这些棘手问题,张红昌迎难而上,带领同事蹲在炙热的炉顶,反复测温,调整孔板,微调循环风机转速及进出口开度,并利用业余时间到兄弟单位进行学习。他抓住中冶焦耐院回访公司的难得时机,组织人员与专家进行探讨,把问题逐一解决,既保障了焦炭成熟,又节省了煤气,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后续环节化产车间的产品回收率。
焦炉生产过程中,大型移动设备多,各工种交叉作业不可避免,且焦炉地下室经常涉及焦炉煤气作业,这些给工厂日常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张红昌时刻绷紧安全弦,要求各班组班前讲事故案例,班中到现场检查,班后总结当天的安全生产情况,并组织开展“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以赛代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营造了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为响应公司提出的“节能降耗,修旧利废”号召,张红昌紧盯生产环节,组织人员在现场开短会,科学制订各种节能减排方案。他发现焦炉所用的煤气预热器里的蒸汽冷凝水通过冷凝管道收集到废水沟后,都输送到了污水处理站,造成了较大的浪费,当即组织分厂机修人员搜集废旧管道200余米,从预热器排污管道至除盐水箱,跑通一条冷凝水收集管线,收集的冷凝水化验合格后可代替部分锅炉除盐水,这样每月可节约除盐水费用10万元,同时减少外排水50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