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延伸阅读 >> 内容

孙知远:身负千钧 逐梦前行

河南手机报 11-17 16:51 我要分享

微信图片_20221117170038.jpg

今年6月20日,郑州局集团公司管内京广高铁350km/h高标运营拉通试验成功,成为中国第五条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从2012年至今,京广高铁安全运营10年时间里也记录着孙知远10年的青春与汗水。

孙知远是郑州高铁基础设施段工务维修技术中心主任,他与京广高铁的故事,要从12年前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新乡桥工段说起。当时,京广高铁开通在即,孙知远作为车间里唯一的大学生,被抽调到刚组建的高铁科,成为第一批京广高铁提前介入人员。从那以后,孙知远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这条线路。

微信图片_20221117170044.jpg

高铁的轨道结构与作业方式更为复杂,更高的技术标准和作业要求,让刚刚从普铁转来的孙知远,压力陡增却也干劲十足。他和另外一名同事被派往施工单位学习高铁线路精测精调技术。每天和施工队一起,太阳落山,上道架仪器,在线路上一跑一夜,等到次日天明,再回去整理数据。两个月后,学成归来,他们组建了轨道精测小组,在介入施工过程中,高标严管,为京广高铁设备质量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电子道尺、钢轨轮廓测量仪、焊缝平直度测量仪……2012年,京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孙知远在后期维护工作中,接触到大量高铁测量仪器。他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自己悟透做实,还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老工长和新入职大学生。

由于孙知远工作中勤于钻研、踏实肯干,一步步从助理工程师、副主任再到综合车间主任,他不论在哪个岗位上都高标准、严要求,他和同事一起,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京广高铁的安全运行。

2020年底,京广高铁标准化建设的消息传来,此时他已是郑州高铁基础设施段工务维修技术中心主任。当时,尚未明确提速时间,孙知远凭着专业的敏锐性和对线路升级的美好愿景,全面对标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条件,全身心投入到京广高铁的设备质量提升工作中。

他组织工务专业全面开展京广无砟轨道精调。轨道上,每1公里有1667根枕木,每1根枕木上有4个螺栓,为确保精调质量,他要求把螺栓全部松卸、精调后再复紧。孙知远回忆:“夏天只要轨温不高于锁定轨温,就干;冬天只要不下雪,继续干。”

“真的要跑350了!”2021年,明确京广高铁京武段将提速350公里每小时,孙知远心中为之一振,更加坚定要全面提升京广高铁的平顺性、稳定性、可靠性。在组织线路设备精测精调的同时,他把目光锁定在关键设备——道岔叉心。

微信图片_20221117170047.jpg

郑州东站作为大型高铁枢纽站,开通近10年来,京广场道岔设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磨耗。“要跑时速350公里,设备质量必须做到最好。” 孙知远坚定的说。叉心的更换,涉及旧岔拆除、新岔安装,作业流程繁琐、技术复杂、影响面广,但他丝毫没有退缩。 2021年9月23日,孙知远牵头组织,管内京广高铁换下了第一组叉心。京广高铁标准化建设至今已经换下叉心5个,换轨40多根,设备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为了全面提升线路质量,孙知远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郑州东站的京广线正线股道,自高铁开通以来,一直没有过车,检修时常被忽视。为消除隐患,孙知远组织人员对这上下行3公里的线路进行整治。他心里想,今天不过车,明天呢?要把350的标准贯彻到每1公里。今年5月13日,京广高铁(京武段)350公里达速试验,动检车以275公里的时速平稳通过。那一刻,孙知远露出欣慰的笑容。

微信图片_20221117170053.jpg

全面对标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条件。两年时间,郑州基础设施段完成管内京广高铁484公里线路和39组道岔的精调任务,换下旧料80余吨,线路TQI值由3.2下降到1.8,京广高铁四个局中排名第一。

为坚守京广高铁高标运营工作成果,孙知远组织技术人员精准研判出37个区段,再次进行轨道精调,并牵头组织技术骨干制定63项作业指导书,每一项作业都附上图片指示,明确各项设备的作业标准、验收标准等,以便今后将京广精调的经验推广至郑渝、郑阜高铁等线路。

砥砺深耕,笃行致远。孙知远正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标准,追随着中国铁路高速发展的步伐。

责编:司艳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