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延伸阅读 >> 内容

“河南科协这十年”之科普中原| 河南公民科学素质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

河南手机报 10-14 11:11 我要分享

河南手机报记者朱晓玲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十一五”末的2.3%,在“十三五”末达到10.17%,达到了创新型国家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科协充分发挥科普主力军作用,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构建新时代科普生态,推动科普全面融入我省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为我省加快构建一流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厚植公民科学素质沃土,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足发展实际 构建新时代大科普

在新时代科普工作中,省科协立足发展实际,前瞻性广泛开展全省科普工作社会综合调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凝聚社会共识,主动构建全社会大科普格局,推动将“具备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提高到15%”纳入我省“十四五”规划和各地党委政府目标绩效考核,使科普工作成为各地党委政府部门的行动自觉。

连续19年牵头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围绕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周、科技下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防范邪教宣传月、高校科学营、院士报告会等活动开展主题科普宣传,1.2亿多人次参与。

2022年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351万余人注册,5439.7万人次参与答题,参赛人数和人次均创全民竞赛网历年承办的省级同类竞赛新高。

以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为目标的省科技馆新馆,运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以省科技馆新馆为龙头的全省科技馆体系已蔚然成形,极大地提升了科普服务社会能力。

河南省科技馆新馆航拍图。

发挥自身优势 打造“河南特色”科普

十年来,省科协立足省情,发挥优势,将科普工作做出了鲜明的“河南特色”。

2022年9月,河南省科普大篷车“科普渠首行”活动在淅川县启动。

发挥科普大篷车“轻骑兵”优势,科普到基层一线。今年9月,河南省科普大篷车“科普渠首行”活动在淅川县启动。省科协从全省调集22辆科普大篷车,深入淅川、西峡、内乡64所中小学校,为15万余名学生送去精美的科普盛宴。

近5年来,科普大篷车开展科普活动9250次,行驶42万多公里,795万人次受益,被中宣部表彰为2021年度“三下乡”优秀团队。

“科普中原”新媒体号年阅读量2.87亿人次、组织全省100多家影院开展“公益科普进影院活动”、“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被评为全国科技志愿服务“四个十佳”。独具特色的科技志愿服务“河南经验”和“兰考模式”,在全国推广。

创建科普品牌 构建全民科普体系

省科协全面展开“科普中原”行动,着力实施科普筑基惠民工程。

2022年3月,气象科普进乡村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近年来,省科协选派344个首席科普专家团,带动全省1836支科技志愿服务团队和14.8万科技志愿者,建立“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基地124个,扶持“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项目180个,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政策宣讲、科技帮扶、新型农民培训、农技推广、城区居民和青少年科普等活动超过1万场次,受益群众超过1000万人次,打通了“科普筑基惠民工程”的“最后一公里”。

建设55个科普信息化试点县,实现科技“进村、入户、到人”,500万群众受益。建设“科普中国”乡村e站、社区e站、校园e站共6059座,发送文章、视频188万篇(条)。

回应社会关切 积极开展应急科普

在“公益科普进影院示范单位”揭牌仪式上,省科协党组书记王新会指出,要围绕新时代发展需要,回应社会关切,面向公众开展应急科普,积极推动科普理念与实践双升级,推动河南科普事业再上新台阶。

2022年7月,“公益科普进影院示范单位”揭牌仪式。

省科协加强科普舆论监管与引导,维护清朗的科普网络空间,掌握科技解释权,持续推进科学辟谣平台建设。截至今年7月,科学辟谣平台已发布辟谣作品3911个,总用户数量达756万,累计传播量和话题量超过73.2亿次。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布26期防控科普知识,首席科普专家线上直播防控知识60期,177万人次在线观看。全省1.5万个科普组织、1.2万名科普专家和14.8万科技志愿者,制作原创科普作品1500多条,播放、阅读量超1.8亿次。

8月29日,王新会在省科协九届六次常委会议上强调:科普工作是科协最原始、最基础的工作,也是科协的看家本领。各级科协组织要充分发挥科普主要社会力量作用,积极履行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创新思路方法,有效推动科普工作接长手臂、扎根基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筑牢根基,为创新驱动发展增添动力。

责编:朱晓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