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延伸阅读 >> 内容

日常生活中的“无声疾病”——高血压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04-21 18:56 我要分享

一、高血压血压是如何形成的?

通俗来讲,血压的形成有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心脏、血管、血容量。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压力。在有足够血容量的基础上,心脏有效收缩,血液同时对血管壁存在压力,大动脉弹性将能量储存,由动能转变为势能,又转变为动能,从而维持了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推动血液流动,保持正常血压。

微信图片_20220421182625.png

以上三个因素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作用于机体或者多因素同时作用,都会引起血压的升高。如心脏收缩力的加强,血容量的增多,血管弹性的改变,都会引起血压的升高。

心脏、血管、血容量在血压的形成中缺一不可,各司其职。人们对于高血压的干预也大都对于以上三个要素不同环节进行干预,从而达到降压目的。

微信图片_20220421182629.png

二、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压?

1.地区、民族、性别的差异

总体来说,高血压的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华北和东北、西北最高;沿海高于内陆;高原区少数民族患病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尤其是青年男性高于青年女性。

2.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者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有高血压病,子女患病的概率会高于无高血压病家族史的人;约有60%的高血压患者可以询问到高血压家族病史。高血压的遗传可能存在于主要的基因显性遗传和多基因关联遗传两种方式。

3.长期酗酒者

研究表明,饮酒量与血压呈水平线性关系,尤其与收缩压关系密切。每天饮酒量超过1两,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特别指出:因为酒精(乙醇)有扩张血管的作用,饮酒后1小时血压可能会暂时降低,但长期来看是明显升高血压的。

4.吸烟者

吸烟的人因为长期接触烟草中的有害物质而导致动脉硬化,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同时烟草中的尼古丁具有兴奋机体中枢神经的作用,机体中枢神经兴奋会使得血压升高。

5.饮食习惯不良者

长期高钠低钾饮食引发高血压是大家都熟知的,所以保持健康饮食十分重要。同时,长期摄入过多高蛋白饮食和过量摄入高热量、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也是引起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

6.精神压力大者

脑力劳动者血压患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若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的工作状态下,高血压的患病率会更高。另外,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群患有高血压的概率也会高很多。

7.肥胖打鼾者

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指数高于24的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打鼾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患有高血压,而打鼾又与肥胖紧密相关,肥胖与打鼾相互影响。

三、高血压有哪些危害?

1.对心脏的危害

长期高血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等一些生长因子会引起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增生,从而引起心室的肥厚和增生,医学上称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会使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从而引发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可与冠心病同时存在。

2.对大脑的危害

长期高血压会使脑血管发生缺血和变性,严重时形成微动脉瘤,一旦破裂会发生脑出血。高血压促进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供血不足和脑梗死。颅内小动脉闭塞性病变引起针尖样的小范围梗死病灶,称之为“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可引起大脑中动脉的病变加重,严重时可引起脑出血。

3.对肾脏的危害

长期的高血压导致肾小球内囊压力增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肾动脉硬化,肾实质缺血和肾单位不断减少。慢性肾衰是长期高血压引起的严重后果之一,尤其在合并糖尿病的情况下更是雪上加霜,恶性高血压会导致入球小动脉及小叶间动脉发生增殖性内膜炎和纤维素样坏死,可在短期内发生肾衰竭。

4.对眼睛的危害

高血压可使视网膜的小动脉发生痉挛,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发生硬化,当血压急剧升高时会出血,眼底动脉检查有助于了解高血压的严重程度。

当然,高血压的危害不止以上几种,还有很多其他危害,如颈动脉斑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等,希望广大高血压患者在明确高血压诊断后及时就诊。

四、高血压在什么时间最危险?

如果要了解每天什么时间点血压最高、最危险,首先要了解血压的节律性。

人类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血压节律,主要表现为夜低昼高。夜间交感神经张力下降,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强,血压降低;白昼情况则相反。

正常人的血压动态血压波动曲线呈双峰一谷的长柄勺形,血压在2:00-3:00时处于最低谷,自凌晨睡醒后血压急剧上升并于6:00-10:00达到高峰,白昼基本上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多数人有双峰(6:00-10:00和16:00-18:00),18:00以后血压呈缓慢下降趋势。

昼夜血压节律的消失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某些恶性心血管事件,比如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血压密切相关,这些恶性事件尤其容易发生在清晨(6:00-10:00),于是清晨就形成了名副其实的“魔鬼时间”。

一般来说,人醒来后在床上不活动时血压还是比较平稳的,伴随着起床活动血压会逐渐升高,如果这种变化过大就会形成“清晨高血压”或“晨峰高血压”。清晨(晨峰)高血压是指清晨睡醒后1小时内、服药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压测量结果,或动态血压记录起床后2小时或清晨起床6:00-10:00的血压高于正常。具体为家庭血压测量平均值≥135/85mmHg和(或)诊室测量血压平均值≥140/90mmHg,即可诊断为清晨(晨峰)高血压。清晨(6:00-10:00)是猝死、心肌梗死和卒中等疾病的高发时段,清晨血压升高是促发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

目前,提倡使用每日1次的控制24小时血压的长效降压药物来控制清晨血压。关于长效药物使用时间也是因人而异,有时候血压控制不佳,并不一定需要更换药物,只需要调整一下时间就可以了,具体用药时间、方法需在住院完善相关检查后由主管医师进行调整。

五、高血压前期患者最应该怎么做?

1939年,Robinson和Brucer首先提出血压在120-139/80-89mmHg的患者可以定位为高血压前期,并指出绝大多数高血压前期人群将进展为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前期人群死亡率是理想血压(<120/80mmHg)人群的2倍。

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委员会第七次报告首次将高血压前期列为一个新的血压类别。其实,在广大人群中有很大比例的人处于高血压前期,但是由于暂时未达到高血压的标准,因此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血压前期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进行预防。

微信图片_20220421182632.png

1.饮食干预

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来说,低钠饮食是很重要的,《美国高血压指南》建议食盐的摄入量不应大于5g/d,对于中国人来说,可以通过逐渐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来改变口味重的习惯。

2.高钾饮食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增加饮食中钾的含量有助于降低血压和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尽量通过天然食物补钾,比如蔬菜、香蕉、牛奶等富含钾的食物。 

3.减轻体重

减轻体重可能是改善血压水平最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每减重5.1kg可以降低血压4mmHg左右。显然减轻体重是最为简单的降压方法,但需要的是长期坚持。 

4.坚持运动

坚持运动可以显著降低静息血压水平,且这一效果与减轻体重并无太大的关系,换句话说患者无论体重是否有下降,只要长期坚持运动就有助于降低血压。

5.戒烟限酒

越来越多的实验和研究表明烟草和饮酒导致血压升高,而大量饮酒的吸烟不仅会引起血压升高,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建议广大高血压前期的患者尽量戒烟限酒。

总之,改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前期的患者最为简单、经济、有效的降压措施,关键是因人而异,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疗效。

责编:刘晓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