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延伸阅读 >> 内容

借助“城市大脑” 铸牢护民之盾 ——浙江省杭州市人防办推动数字化转型侧记

中国军网 01-19 17:22 责编:刘晓帆 我要分享

  编者按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蓬勃兴起。人民防空如何借助新技术实现新发展?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人防办依托“让城市变得更聪明更智慧”的杭州“城市大脑”平台,在获取运用数据、提高防护能力方面积极探索,为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提供了有力支撑。“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本版对他们的探索进行整理刊发,以期为科技强防工作提供借鉴。

  打造“智慧疏散”系统——战时让市民快速进入人防工程

  依据人民防空法,新建民用建筑应当同步修建防空地下室,但许多市民并不知道离家最近的防空地下室在哪里;即便按照演练方案进入人防工程,却发现里面停满了私家车。战时如何快速腾空人防车位,也成为一个问题。

  前不久,在杭州市滨江区人员疏散演练中,上述两个问题均得到解决。参演人员只需扫描住宅楼出入口“我身边的人防工程”二维码,便可获取最优疏散路线,并可了解工程详细信息。此前,在人防车位泊车的部分车主根据人防指挥部发送的手机短信,已完成移车。没有注意到手机短信的车主则接到了杭州人防专号“962790”打来的电话:“人防车位的战时功能现已启用,请您于某时某分前将车移至某某非人防车位……”

  在杭州市、滨江区两级人防基本指挥所的电子显示屏上,演练区域人防工程的位置、面积、出入口等要素清晰地呈现出来。据了解,参演居民扫描的二维码、人防车位车主收到的手机短信,均与“城市大脑”平台信息密切相关。

  杭州市人防数字化转型专班技术负责人林汉民告诉笔者,下一步,他们将推广滨江区的试点经验,依托杭州“城市大脑”平台,打造全市“智慧疏散”系统,让广大市民知晓战时保护生命的人防工程在哪里,让人防车位车主了解战时腾空车位是必须执行的命令。

  绘人防设施“缺口”图——平时让“地下长城”合理布局

  “人均1平方米”,是我国人防工程建设的一项基本标准。在实施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的人防工程一味地随着高楼大厦建,尽管总面积快速增加,达到甚至远远超过“人均1平方米”的标准,但由于布局不合理,出现了新城区“用不完”、老城区“不够用”的问题。

  “优化人防工程布局,可以向‘城市大脑’要答案。”杭州市人防数字化转型专班办公室负责人姚松清介绍说,他们借助“城市大脑”智能化运算优势,整合全市人防工程、人防建设规划等大量数据,绘成人防设施“缺口”地图,成为优化人防工程布局的重要依据。

  在该市人防指挥中心,笔者见到了色彩丰富的“杭州市人防设施分布图”,红色区域表示已建人防工程多而密,绿色区域表示补建空间还很大……借助该图,杭州市在人防工程建设上查漏补缺、精准施策:未来科技城的地下环路实现“4进5出”,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通道2020年新增8条……

  开展信息防护演练——现在就要预防“软硬杀伤”

  2020年8月15日,杭州人防管理服务平台正式在“城市大脑”系统上线。“从那一刻起,我们就把信息防护摆上工作日程。”该市人防办二级巡视员郑国斌介绍说,人防信息涉及警报设施、工程建设、指挥通信等多项内容,必须筑牢“防火墙”,防止被攻击。

  按照这一思路,在9月举行的杭州“金盾”演习中,该办把信息防护作为重头戏:4支人防网络防护专业队背靠背开展对抗演练,不仅为指挥信息系统打上“补丁”,而且提高了互相配合、联合防护的能力。

  网络攻击是“软杀伤”,要预防;火力打击是“硬杀伤”,更不能忽视。因此,该办还引导数据类重要经济目标单位有计划地转入地下。前不久,杭州某数据中心将人防坑道作为数据备份地点,某网络企业将核心设施转入地下。

  “既要借助‘城市大脑’提高总体防护水平,又要想方设法加强数据本身的防护,人防工作者就是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该市人防办指挥通信处处长张飞烽如是说。

  相关链接

  杭州“城市大脑”

  “城市大脑”,是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数字系统和现代城市基础设施。2016年4月,杭州市以交通治堵为切入点,在全国率先启动“城市大脑”建设。2020年2月,在全国率先推出“健康码”,为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提供了支撑,杭州“城市大脑”正是健康码上线的重要基础。随之,“亲清在线”——杭州市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数字平台上线,同样是“城市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杭州“城市大脑”已扩展到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日均协同数据1.2亿条,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便捷泊车、舒心就医、欢快旅游等多项优质服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