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县探索特困人员“四养”模式

河南手机报 07-10 11:12 责编:朱晓玲 我要分享

  太康县以脱贫摘帽攻坚为契机,以解决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面临的最突出困难和最迫切需求为目标,对全县农村特困人员进行登记建档,通过全面排查,共排查出特困人员10049人,其中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近2500人。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原则,探索实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亲情赡养、社会托养、居村联养“四养”模式,提升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服务水平。

  一是集中供养。投资2600多万元,对现有16个乡镇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将3个乡镇闲置学校改建成敬老院,配齐基本供养设施,进行美化、亮化、绿化,扩大接纳容量。明确乡镇民政所长负责日常管理服务,敬老院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工资纳入县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供规范化服务。目前,全县780名特困人员入住敬老院生活。

  二是亲情赡养。村村成立新风协会,选举村里德高望重的人为会员,采取入户座谈等形式,与分散供养五保户的直系亲属交心谈心,鼓励他们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签订亲情赡养协议,将老人主动接回家中“合锅同住”,共同生活。目前,全县已有4608人回归家庭,共享天伦之乐。

  三是社会托养。充分利用医疗机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健康急救等专长,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组织全县现有规模大、条件好的民营医院,建成民办公助型医养结合型养老院,与其签订托养协议,享受现有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政策,集中托养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目前,全县已建成6家2000张床位的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入住665人。

  四是居村联养。对故土难舍,又无亲情赡养人的独居特困人员,利用村中闲置庭院、废弃村室和校舍等改建为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明确村“两委”一名成员具体负责,按照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政策,从居住村贫困户中选聘1—2名身体健康、乐于助人,有一定协调能力且具备基本家庭事务技巧的村民作为供养责任人,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负责照顾居住老人生活,发现生病等特殊情况及时帮助。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县22个乡镇的29个贫困村推广试行,86人入驻居村联养服务站。


收藏
分享

精彩评论

手机快速登录
密码登录
手机快速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