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自由”为何越来越近
生活中不少消费者发现,蓝莓、阳光玫瑰葡萄等水果的价格越来越便宜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未来的水果价格走势又将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果品贮藏加工研究中心主任王文辉,深入解读水果市场的新变化。
“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供给量大了,价格自然会有相应调整。”王文辉分析水果价格变化的逻辑。一些水果如车厘子、蓝莓等果品近年来进口量大幅上升,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部分品类部分时段降幅较大。另外,蓝莓与阳光玫瑰葡萄等国内产量大幅增长,使得这些水果的价格也进入下行通道。
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到2023年,我国水果产量达3.27亿吨,人均占有量超232公斤,远超世界人均水平。其中,不仅有应季水果的稳定贡献,更有反季节设施水果的异军突起,保障了市场的全年供应。
阳光玫瑰葡萄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这一高端水果品种,自2011年开始在国内推广,目前国内种植面积已近200万亩,产量超300万吨。其价格也从最初出园价高达150元/公斤、零售价300元/公斤一路下降到“10元档”。王文辉分析,种植规模的快速扩张、产量的急剧增加,以及产业链条标准化等原因,推动阳光玫瑰葡萄从高端昂贵果品转变为普通大众水果。
与此同时,水果进口的“闸门”越开越大。近10年,我国水果进口量快速增长,2024年进口水果总量相较于2015年增长了77.1%。进口来源和品类日益丰富,尤其是受消费者青睐的车厘子、蓝莓等,进口量爆发式增长。
准入品种不断增加,低关税、快速检验检疫等利好政策出台,广交会、进博会、消博会等展会平台畅通对接渠道,特色优质水果从各国农场走上了中国餐桌。与此同时,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等重大项目推进,冷链、冷库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海运航线日益畅通,都让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水果贸易更加便利。
高端进口水果价格下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高品质国产同类水果的竞争力提升。
以蓝莓为例,2020年,我国蓝莓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跃居全球第一。2024年全国蓝莓栽培面积达到9.59万公顷,总产量78万吨,相比2020年的6.64万公顷和34.72万吨,分别增长了44.4%和124.7%。过去5年间,我国蓝莓产业不仅规模持续扩大,品种也更加丰富,熟期大幅提早,品质不断提升,有力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除了供给端的显著变化,需求端的调整也对高端水果价格产生影响。王文辉表示,进口水果市场开始出现细分化趋势,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不同品级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价格是重要的参考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王文辉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水果时,首先要关注水果的新鲜度和内在品质。其次,购买当季的时令水果,通常这类水果的新鲜度、口感和营养价值更佳,价格也相对实惠。另外,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都有各自的特色优质水果,品质上乘,价格也更具优势。随着电商和新零售的发展,购买水果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偏好进行选择。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全球水果产量的持续增长和贸易的便利化,以及国内水果产业的不断升级,消费者享受到品类更丰富、价格更合理的水果是大势所趋。短期内,受天气、产区供需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个别水果品类的价格可能会出现阶段性波动。“目前我国市场整体供应的充裕和流通渠道的畅通,将为水果价格的总体稳定提供有力保障,‘果盘子’有望持续丰富,消费者离‘水果自由’越来越近。”王文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