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水碘地图”背后的健康密码
5月15日是全国第3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省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水利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郑州市卫生健康委等单位,在河南博物院举行了健康科普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发布了河南省2024年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和即时更新的河南“水碘地图”,地图显示,目前我省碘缺乏行政村占71%。
动态更新河南“水碘地图”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碘缺乏会严重影响智力发育、身体生长和生理功能。
为了让老百姓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在的行政村(居委会)是高碘地区还是缺碘地区,省疾控中心依据全省摸底调查结果制作出了河南“水碘地图”。
5月15日下午,省疾控中心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内,该所所长何景阳点开“河南疾控”微信公众号的健康服务板块,一幅覆盖全省的“水碘地图”跃然眼前。地图上,五万多个行政村的检测数据化作星星点点的色块,宛如一张守护百姓健康的无形大网。
地图右侧,3个圆点清晰地标注着不同区域的碘含量情况:红色代表水源性高碘地区,黄色是适碘区,蓝色则是碘缺乏区域。
“根据最新的监测结果,我们会即时更新这个地图。”何景阳说。截至目前,我省共完成了五万多个行政村的动态检测,其中碘缺乏行政村有36928个,占比超过七成。
这份实时刷新的地图,不仅是监测数据的直观呈现,更成了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健康指南”。
“我老家是西平县叶李村,地图上显示碘含量是8.3,属于低碘地区,所以我经常叮嘱家中老人要吃加碘盐。”郑州市民李女士说,这个“水碘地图”让普通百姓也能轻松掌握自己所在地区的碘含量情况,从而作出科学合理的补碘选择。
儿童孕妇碘营养充足或适宜
根据科学标准,水碘值在100.0μg/L以上的地区,称为高碘地区,这类地区的居民应食用不加碘食盐,其中高碘病区(水碘值在100.0μg/L以上且甲肿率>5%的地区)居民应改饮低碘水,预防高碘危害。水碘值在10.0—100.0μg/L的地区则是适碘地区,这类地区的居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当水碘值在10.0μg/L以下时,则属于低碘地区,居民应食用加碘食盐,防止碘缺乏造成的危害。
2024年全省顺利完成了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的160个县(市、区)的碘缺乏病监测工作,结果显示全部实现了碘缺乏病消除目标。
“但补碘的意识不能松懈。”何景阳说。监测发现,全省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4.2%,个别县(市、区)仍存在碘盐合格率不足问题。他建议,碘缺乏地区坚持食用合格碘盐,高碘地区居民选择未加碘盐,少食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
儿童、孕妇这些特殊人群碘营养状态如何?
2024年,全省疾控系统在所有县(市、区)均开展了相关监测工作,现场调查约76万人,采样或检查约26.5万人。
结果显示,碘缺乏地区儿童、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30.4μg/L、185.0μg/L,处于碘营养充足或适宜状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低于5%,孕妇补碘率达到90%。水源性高碘地区儿童、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98.9μg/L、231.1μg/L,整体处于碘营养充足或适宜状态;高碘地区改水后,儿童、孕妇碘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