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共拓开放合作新空间
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记者汪子旭)《经济参考报》3月28日刊发文章《博鳌亚洲论坛共拓开放合作新空间》。文章称,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如约而至,全球视野再次汇聚于南海之滨的博鳌小镇,为进一步推动开放合作凝聚共识、指引航向。
从进一步加大金融市场开放、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到拓展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合作新空间……与会嘉宾认为,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良性互动,将为全球发展带来新机遇。
开放合作成推动发展关键
“当前全球面临的难题纷繁复杂,只有国际社会共同迎接挑战,共同肩负责任,切实加强合作,才能推动世界继续走上和平与繁荣的轨道。”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说。
开放与合作是未来推动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已成为与会人士的共识。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例,其展示了区域合作的巨大活力和广阔前景。
2022年1月1日,RCEP生效,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正式启航。“亚洲经济一体化取得显著进展。RCEP正式生效后,有效推动相关国家经济、贸易的增长,成为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力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表示。
“RCEP国家人口多、贸易量大,这些国家加强自由贸易,对全球贸易合作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说。
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4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RCEP等经贸安排持续推进,亚洲价值链和产业链重构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效应有望逐步显现,亚洲贸易与投资也将因此增添新动力。《报告》还指出,亚洲经济体以“硬联通”和“软联通”为抓手,务实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支持经济全球化,在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对外开放步履不停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与世界的互联互动中发展。此次论坛上,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关税总水平已降至同世贸组织发达国家相当水平,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到31项以下;去年中国进出口总值达41.76万亿元,有望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论坛上介绍,随着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亚洲的本币结算需求上升,双边货币互换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人民银行目前已与2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总规模逾4万亿元人民币,有效促进了跨境贸易和投资。
近日,国办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提出新一轮务实举措。此次论坛上,相关部门负责人也传递出扩大开放、深化合作的信号。
潘功胜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愿与亚洲各经济体继续深化货币合作,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徐志斌表示,近年来,外汇局推出了50多项改革举措,通过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大了资本市场的开放。“围绕外商投资,在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及合作方面,我们也在努力推进。”
“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德勤中国主席蒋颖说。
探寻未来合作新空间
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议题成为与会嘉宾关注的热点,相关领域也蕴含着未来开放合作的新空间。
能源转型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论坛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4年度报告——迈向零碳电力时代 推动亚洲绿色发展》指出,打造零碳电力系统对亚洲实现碳中和及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加速亚洲电力系统向零碳转型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首要任务和关键举措。
该报告建议,亚洲各国通过产业对话交流、产业技术合作、碳市场联通等方式,建设多维度、全方位的亚洲合作机制,携手迈向零碳电力时代。
“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规模占全球新增装机的一半,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在加速能源结构转型方面充分展现了应有的使命与担当。”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罗必雄说。
在他看来,未来强化能源转型合作,既要自身发力、创新驱动发展,也要深化交流、加强协作,通过共同研发、技术交流和人才培训等方式,推动清洁能源项目共建、新型能源技术共享,提升合作紧密度。同时,还要加强气候行动合作、社会机制合作,推动国际碳市场共建、碳足迹标准制定、碳中和技术研发,从技术合作和经济互动两方面入手,协同建立技术合作机制,联合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此外,科技创新为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也为国际合作带来新空间。在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看来,中国需要投资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要利用国内、国外的资本一起来推动新质生产力提升。“中国未来会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很大,拥有大量机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