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拼经济 奋战开门红丨用手机就能“种地” 这套智慧农业系统厉害了

河南手机报记者 司艳雯

雨水节气刚过,天气渐暖,万物复苏。2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的中国电科二十七所,只见科研人员正在试验田和实验室中忙碌。

智慧农业一直是二十七所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智慧农业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应用多源数据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监测、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

据中国电科重大任务项目总师、中国电科二十七所河南中原光电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苏介绍,二十七所利用自身技术,建立卫星、无人机和地面观测站相结合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对农作物进行大范围、全天候监测和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a71c7348973beaa5e5ba3ddf910d3cec.jpg

近年来,二十七所重点围绕农业传感器与信息采集系统、农业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农业模型与算法等短板技术环节,布局并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先后在以下项目的开发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例如全国土壤墒情监测项目,基于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应用,建立全国土壤墒情网,实现土壤水分、温度等要素以及农田气象环境实时动态监测,助力农业数字转型。

全国生态与农业气象监测项目,以电容传感、光电探测和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传感器、系统集成及信息化服务为核心产品,成为全国农业和生态气象现代化领域技术重要依托单位。农业气象方面,农业四情自动监测传感器,自主可控,国内市场占有率60%;生态环境方面,冻土、冰雪、土壤水分、植被长势、物候等传感器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高标准农田综合管理平台,围绕高标准农田水、土、气、生等生态环境要素,综合运用了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地面传感等监测手段,实现灌溉水质、地下水位、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土壤污染、农田小气候、作物长势、物候等生态要素的智能监测,加强农田生态系统的自觉调控,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大田种植全程智能监测分析系统,针对农业生产种植全过程中的墒情、苗情、病虫情、肥情、农田小气候的全方位监测,对大田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长势长相进行动态监测和趋势分析,实现对作物长势情况、病虫害、农气灾害的早期预警,生成灌溉和施肥等农事指导意见,提高精细生产和田间管理的能力,促进增产增收。

基于作物生长状况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根据作物不同发育期的需水、需肥规律和土壤水分、养分状况,设定配方施肥比例,将肥料和灌水一起适时、适量、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供给作物吸收。

这套智慧农业管控系统,可以通过手机、ipad、电脑进入云平台对种植养殖基地的气温、湿度、土壤肥力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让农民实现日常用手机“云端种地”,在家不动就把庄稼管理好了。

责编:杨致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