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瑞:乳腺癌早期术后化疗:科学应对,为康复之路保驾护航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筛查意识的提高和诊疗技术的进步,早期乳腺癌(I-II期)的检出率显著提升。手术是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化疗作为全身治疗的重要环节,能有效清除微小转移灶,降低复发风险,提高长期生存率。然而,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影响,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科学规范的术后恢复与化疗期管理,对保障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一、化疗前准备:打好“地基”,从容应对
化疗并非“一上来就输液”,充分的术前准备能显著降低治疗风险,帮助患者更好地耐受治疗。
(一)身体评估:全面排查,确保安全
1. 心功能检查:蒽环类药物(如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是乳腺癌常用化疗药,但可能对心肌产生毒性。化疗前需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必要时进行心肌酶谱检测,评估心脏基础功能。若存在心脏病史,医生可能调整用药方案或加用心脏保护药物(如右雷佐生)。
2. 肝肾功能监测:化疗药物大多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需通过肝功能(ALT、AST、胆红素)、肾功能(肌酐、尿素氮)检查评估器官耐受性。肝肾功能异常者需先进行保肝、保肾治疗,或调整药物剂量。
3. 血常规与骨髓功能:化疗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化疗前需检测血常规,确保白细胞≥4.0×10⁹/L、血小板≥100×10⁹/L,若存在贫血或骨髓抑制,需先纠正。
4. 伤口与淋巴水肿评估:术后需确认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积液。对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患者,需评估患侧上肢淋巴水肿风险,避免在患侧手臂输液、测血压。
(二)生活准备:细节入手,减少干扰
1. 保护静脉通路:化疗药物对血管有刺激性,建议在化疗前植入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或输液港(PORT),避免外周静脉炎、药物外渗风险。置管后需每周维护,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2. 调整饮食结构:化疗前1周开始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蛋、奶、豆制品)、富含维生素(如新鲜蔬果)的食物摄入,改善营养状况,为身体储备“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减少胃肠道负担。
3. 安排作息与工作:化疗期间可能存在疲劳感,建议提前调整工作强度,必要时请假休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增强身体抵抗力。
二、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管理:精准应对,减轻痛苦
化疗不良反应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早期识别、科学处理能显著提升治疗舒适度。以下针对常见不良反应提供具体管理策略。
(一)骨髓抑制:严防感染,监测血象
骨髓抑制是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其中白细胞下降(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最需警惕,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1. 白细胞减少:
- 症状监测:注意是否出现发热(体温>38℃)、寒战、咽喉痛、咳嗽、尿频尿急等感染迹象,化疗后每周检测1-2次血常规。
- 升白治疗:若中性粒细胞<1.5×10⁹/L,医生会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如短效的瑞白、长效的津优力);若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需立即住院抗感染治疗。
- 日常防护:勤洗手(七步洗手法),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不接触感冒、腹泻患者;注意口腔卫生,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口腔黏膜损伤;饮食需彻底加热煮熟,避免生食。
2. 血小板减少:
- 症状监测:观察皮肤有无瘀点、瘀斑,牙龈有无出血,鼻出血,月经量是否增多。
- 护理措施:避免碰撞、摔倒,使用软毛牙刷、电动剃须刀;勿用手抠鼻孔、抓挠皮肤;若血小板<20×10⁹/L,需卧床休息,遵医嘱输注血小板。
3. 贫血:
- 症状监测:注意是否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活动后气短。
- 饮食调理:增加富含铁(如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维生素B12(如瘦肉、蛋类)、叶酸(如绿叶蔬菜)的食物;严重贫血时需输注红细胞或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二)消化道反应:止吐为先,营养支持
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是化疗常见的消化道反应,其中恶心呕吐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最大。
1. 恶心呕吐:
- 药物预防:化疗前30分钟,医生会常规给予止吐药(如5-HT3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NK1受体拮抗剂阿瑞匹坦),高危方案可能联合地塞米松,形成“三联止吐方案”,切勿自行减量或停药。
- 饮食调整:少量多餐,每日5-6餐,避免过饱;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馒头),避免油腻、辛辣、甜腻食物;呕吐后及时漱口,补充水分(如淡盐水、果汁),避免脱水。
- 中医辅助:可按压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或含服生姜片、陈皮,缓解恶心感。
2. 腹泻:
- 症状监测:记录大便次数、性状,若每日腹泻>3次或呈水样便,需及时就医。
- 饮食管理:进食低纤维食物(如白米饭、香蕉、苹果泥),避免奶制品、豆制品、高纤维蔬菜(如芹菜、韭菜);口服补液盐(ORS)预防脱水;遵医嘱使用止泻药(如蒙脱石散、洛哌丁胺)。
3. 便秘:
- 原因分析:化疗药物(如长春瑞滨)、止吐药(如昂丹司琼)及活动减少可能导致便秘。
- 缓解措施: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红薯、芹菜),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适当活动(如散步、瑜伽),促进肠道蠕动;腹部顺时针按摩,每日2次,每次10分钟;必要时使用乳果糖、开塞露等通便药物。
(三)皮肤与毛发不良反应:科学护理,减少困扰
1. 脱发:
- 心理调适:脱发是暂时的,化疗结束后2-3个月毛发会重新生长。可提前剪短发,准备假发、帽子、丝巾,减少心理冲击。
- 头皮护理:使用温和的洗发水(如婴儿洗发水),避免频繁洗头、用力抓挠;梳头时用宽齿梳,减少牵拉。
2. 手足综合征(详见前文,此处略述重点):
- 表现为手掌、足底红斑、疼痛、脱屑,预防关键是减少摩擦、避免高温、加强保湿(涂抹尿素乳膏、凡士林)。
3. 口腔黏膜炎:
- 症状:口腔疼痛、红斑、溃疡,影响进食。
- 护理:餐后用生理盐水或苏打水漱口,每日3-4次;避免食用辛辣、过热、酸性食物(如橘子、番茄);溃疡处可涂抹口腔溃疡散、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疼痛明显时可用利多卡因漱口液止痛。
三、生活调护:细节决定康复质量
化疗期间的科学生活管理,能帮助患者更好地耐受治疗,促进身体恢复。
(一)饮食:均衡营养,个体化调整
1. 总原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均衡膳食。蛋白质是修复身体的基础,每日需保证1.2-1.5g/kg体重(如60kg体重每日需72-90g蛋白质,相当于1个鸡蛋、300ml牛奶、100g鱼肉、100g豆腐)。
2. 食欲不振时:可尝试少食多餐,选择色彩鲜艳、气味清淡的食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地孕酮等食欲促进剂。
3. 忌口与误区:无需过度忌口,“发物”(如海鲜、牛羊肉)在过敏体质患者中需注意,但多数患者可适量食用;避免盲目进补(如人参、灵芝),以免影响药物代谢。
(二)运动:适度活动,增强体质
化疗期间并非绝对卧床,适度运动能改善疲劳、情绪和睡眠。
1. 推荐运动:散步、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每次20-30分钟,每周3-5次。
2. 注意事项:血小板减少时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绳);白细胞低下时避免去公共场所运动;运动时如出现头晕、心慌,立即停止休息。
结语:化疗是“桥梁”,康复是“目的地”
早期乳腺癌术后化疗是降低复发风险的关键一步,但并非治疗的全部。通过科学的化疗前准备、精准的不良反应管理、细致的生活调护和温暖的心理支持,患者完全可以将化疗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平稳度过治疗期。请记住,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医生、家人、病友都是您的“战友”。只要坚定信心、规范治疗、科学护理,康复的曙光就在前方。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化疗期间任何不适,请及时与医疗团队沟通。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