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图文 >> 内容

王志景:宫颈健康有“防线”,找对方法能筑牢

一、宫颈自带 “防护盾”,默默守护生殖健康

宫颈是女性生殖系统的 “门户”,一头连着阴道,一头通向宫腔,每天都要面对阴道内的细菌、外界刺激,却能长期保持健康,靠的就是自身自带的三道 “天然防线”,像 “忠诚的卫士” 一样,默默抵御威胁:

第一道防线是 “宫颈黏液栓”—— 宫颈管会分泌黏稠的黏液,形成一个 “栓子” 堵在宫颈口,就像 “密封盖” 一样,能挡住阴道内的细菌、病毒,阻止它们进入子宫腔,减少感染风险;第二道防线是 “宫颈上皮细胞”—— 宫颈表面的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像 “坚固的城墙”,能抵抗外界刺激和病原体入侵,即使有少量病原体附着,也能通过细胞更新将其清除;第三道防线是 “阴道微环境”—— 阴道内的有益菌(如乳酸杆菌)会维持酸性环境,抑制有害菌生长,间接为宫颈 “保驾护航”,减少有害菌对宫颈的侵袭。

不过,这些天然防线并非 “无坚不摧”,当外界威胁超出防线承受能力,或防线因各种原因变弱时,宫颈健康就可能出现问题,需要我们主动采取措施,帮它筑牢防线。

二、这些 “威胁” 会削弱宫颈防线,需重点警惕

宫颈的天然防线虽然强大,但面对以下几种常见威胁,很容易被削弱甚至突破,进而引发宫颈炎症、病变等问题,日常需要格外注意:

“病原体入侵”:HPV 是最主要威胁

在所有威胁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对宫颈健康最大的 “敌人”—— 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会破坏宫颈上皮细胞,导致细胞异常增生,长期下来可能引发宫颈病变,甚至宫颈癌。此外,细菌(如淋球菌、衣原体)、真菌(如念珠菌)也可能入侵宫颈,引发宫颈炎,破坏宫颈黏液栓和上皮细胞,削弱防线功能。

“不良性生活习惯”:让防线频繁 “受冲击”

过早开始性生活(如 16 岁前)、性伴侣过多、频繁更换性伴侣,会让宫颈频繁接触不同的病原体,增加 HPV、细菌感染风险;性生活时不注意卫生,或性伴侣存在生殖系统感染,会直接将病原体带入阴道,冲击宫颈防线;性生活过于剧烈,可能损伤宫颈上皮细胞,让病原体有机会 “趁虚而入”,这些习惯都会让宫颈防线长期处于 “高压状态”,容易被突破。

“频繁宫腔操作”:直接损伤宫颈防线

多次人工流产、宫腔粘连分离术、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等宫腔操作,需要通过宫颈进入子宫,过程中可能损伤宫颈上皮细胞、破坏宫颈黏液栓,甚至导致宫颈管粘连,让宫颈的天然防线 “出现漏洞”。操作越频繁,宫颈损伤越严重,后续感染、病变的风险也越高,尤其年轻女性需格外注意。

“免疫力下降”:让防线 “失去后盾”

宫颈的天然防线需要免疫系统 “撑腰”—— 当免疫力正常时,即使感染 HPV 等病原体,免疫系统也能在 1-2 年内将其清除,避免引发病变;但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无法及时清除病原体,让 HPV 等持续感染,逐渐破坏宫颈防线,引发健康问题。

三、找对方法,从这 4 个方面筑牢宫颈健康防线

想要守护宫颈健康,关键是找对方法,从增强天然防线、抵御外界威胁入手,做好以下 4 件事,就能有效筑牢宫颈健康防线:

“接种 HPV 疫苗”:给宫颈加道 “主动防护”

接种 HPV 疫苗是预防 HPV 感染最有效的方法,能直接帮宫颈抵御高危型 HPV 入侵,减少宫颈病变、宫颈癌的发生风险。目前 HPV 疫苗有二价、四价、九价三种类型,可根据年龄(9-45 岁)和需求选择,建议符合条件的女性尽早接种 —— 疫苗接种后,会刺激身体产生抗体,像 “主动防御部队” 一样,在 HPV 入侵时及时将其清除,避免感染破坏宫颈防线,为宫颈健康加上一道 “强力防护”。

“定期宫颈筛查”:及时发现防线 “漏洞”

即使接种了 HPV 疫苗,也需要定期做宫颈筛查,因为疫苗无法覆盖所有高危型 HPV,仍有少量感染风险。常用的筛查项目有两种:

一是 HPV 检测,直接检查是否感染高危型 HPV;

二是宫颈细胞学检查(如 TCT),观察宫颈细胞是否有异常。

建议 21-29 岁女性每 3 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

30-65 岁女性可选择每 5 年做一次 HPV 检测 + 宫颈细胞学检查,或每 3 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

65 岁以上女性若之前筛查结果一直正常,可停止筛查。

定期筛查能及时发现 HPV 感染、宫颈细胞异常等 “防线漏洞”,尽早干预,避免问题加重。

“养成健康性生活习惯”:减少防线 “受冲击”

性生活习惯与宫颈健康密切相关,养成健康习惯能大幅减少对宫颈防线的冲击:

避免过早开始性生活,让宫颈有足够时间发育成熟,增强防线功能;

固定性伴侣,减少性伴侣数量,降低接触不同病原体的风险;

性生活时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 HPV、细菌等病原体的传播,保护宫颈免受感染;

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外阴(无需冲洗阴道,避免破坏阴道微环境),减少有害菌滋生。

“提升免疫力 + 改善生活习惯”:为防线 “强后盾”

免疫力是宫颈防线的 “坚强后盾”,提升免疫力能帮助身体清除病原体,增强天然防线功能: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每天保证 7-8 小时睡眠,让身体有足够时间修复和调节;

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蛋、豆制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为免疫系统提供 “能量”;

适当运动,每周坚持 3-5 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瑜伽、游泳),每次 30 分钟左右,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细胞活性;

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焦虑、抑郁,通过听音乐、旅行、与人交流等方式释放压力,情绪稳定能减少对免疫系统的负面影响。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频繁冲洗阴道 —— 阴道有自净功能,过度冲洗会破坏有益菌平衡,降低阴道酸性环境,反而让有害菌更容易滋生,间接影响宫颈防线;若出现白带异常(如增多、异味、颜色改变)、阴道异常出血(如性生活后出血、非经期出血)、下腹坠胀疼痛等症状,及时就医,避免炎症加重破坏宫颈防线。

四、这些 “误区” 会让防线 “变薄弱”,必须避开

很多女性在守护宫颈健康时,会因认知偏差陷入误区,不仅没帮到宫颈,反而削弱了防线,以下这些误区需及时纠正:

“接种 HPV 疫苗后,就不用做宫颈筛查了”:疫苗不能替代筛查

部分女性觉得 “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筛查没必要做”,这种想法很危险 ——HPV 疫苗只能预防几种常见的高危型 HPV,无法覆盖所有类型,仍有感染其他高危型 HPV 的可能;若接种前已感染 HPV,疫苗也无法清除已有的感染。只有定期筛查,才能及时发现疫苗未覆盖的 HPV 感染、宫颈细胞异常,避免漏诊延误治疗,疫苗和筛查缺一不可,不能互相替代。

“没有不适症状,宫颈就一定健康”:早期问题可能无症状

很多女性认为 “只要没白带异常、没疼痛,宫颈就没问题”,忽视定期筛查。但宫颈病变(如 HPV 感染、早期宫颈上皮内瘤变)甚至早期宫颈癌,大多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阴道出血、疼痛等不适时,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幅增加。宫颈健康不能靠 “感觉” 判断,定期筛查才是发现早期问题的唯一可靠方式。

“只有已婚女性才需要关注宫颈健康,未婚女性不用管”:未婚女性也有风险

很多未婚女性觉得 “自己没结婚、没过性生活,不会有宫颈问题”,放松警惕。但如果有性生活(即使未婚),就有 HPV 感染、宫颈炎症的风险;部分未婚女性可能因宫腔操作(如人工流产)损伤宫颈;甚至少数无性生活女性,也可能因间接接触(如共用毛巾、马桶)感染病原体,引发宫颈问题。只要有性生活,无论是否结婚,都需要关注宫颈健康,定期筛查。

“宫颈有炎症就是‘不干净’,会引发癌症”:炎症≠癌症,无需过度恐慌

有些女性查出宫颈炎后,会觉得 “是自己不爱干净导致的,还会发展成癌症”,陷入焦虑。其实宫颈炎是常见的妇科炎症,多由细菌、衣原体感染引起,及时治疗就能痊愈,不会直接发展成癌症;只有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引发的宫颈病变,才与宫颈癌相关。查出宫颈炎后,只需遵医嘱治疗,不用过度恐慌,更不用因此否定自己,保持良好心态更利于恢复。

五、不同年龄段女性,筑牢防线有 “专属重点”

宫颈健康需求会随年龄变化,不同年龄段女性在筑牢防线时,需结合自身情况,抓住重点,才能让防护更精准有效:

“青少年期(9-18 岁):尽早接种疫苗,做好性教育”

这个阶段女性大多还没有性生活,是接种 HPV 疫苗的 “黄金时期”—— 此时接种,身体能产生更强的抗体,防护效果更好,还能避免首次性生活后感染 HPV 的风险。同时,家长需做好性教育,告知孩子过早性生活的危害,帮助建立健康的性观念,从源头减少未来宫颈防线受冲击的可能。

“育龄期(19-49 岁):坚持定期筛查,做好性生活防护”

育龄期女性性生活活跃,是 HPV 感染、宫颈炎症的高发人群,重点要做好两件事:一是严格按要求定期做宫颈筛查(HPV 检测 + TCT),每年或每 3-5 年一次,及时发现感染和病变;二是性生活时做好防护,固定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病原体入侵风险。若备孕,可在孕前做一次全面宫颈筛查,确保宫颈健康后再怀孕,避免孕期出现宫颈问题。

“围绝经期及老年期(50 岁以上):筛查不能停,关注异常出血”

这个阶段女性性生活减少,但仍有宫颈健康风险 ——HPV 感染后,因免疫力下降,清除能力变弱,可能导致持续感染;部分女性可能因年轻时未重视筛查,到老年期才发现宫颈病变。因此,50 岁以上女性仍需坚持宫颈筛查,直到 65 岁(若之前筛查一直正常可停止);同时要关注阴道异常出血(如绝经后出血),这可能是宫颈病变的信号,需及时就医检查。

结语

宫颈健康有天然防线,但也需要我们主动守护。从接种 HPV 疫苗、定期筛查,到养成健康性生活习惯、提升免疫力,只要找对方法,就能有效筑牢宫颈健康防线,减少感染、病变风险。

不同年龄段女性需结合自身情况,抓住防护重点,避开认知误区,别因 “没症状”“未婚”“打了疫苗” 就忽视宫颈健康。记住,宫颈健康是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基础,只有用心守护,才能让它始终保持强大的防御能力,为身体筑起坚固的 “健康门户”。

(王志景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