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日丨强降雨突袭,他们组建义务救援队冲锋救人

李辉凯,男,汉族,27岁,新密市金海洋房地产职员。

杨亚鑫,男,汉族,24岁,新密市注意力电器职员。

李毅,男,汉族,23岁,新密市大数据管理局职员。

李明,男,汉族,33岁,郑瑞预拌混凝土公司职员。

刘昕源,男,汉族,35岁,新密市郑升阳光城职员。

樊思远,男,汉族,31岁,新密市个体业主。

朱奕燎,男,汉族,新密市精神病院职员。

杨青,男,汉族,24岁,新密市务农。

杨宗恒,男,汉族,25岁,新密市个体业主。

楚铭豪,男,汉族,24岁,河南省五建公司技术员。

2021年8月,经新密市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研究,评定李辉凯、杨亚鑫、李毅、李明、刘昕源、樊思远、朱奕燎、杨青、杨宗恒、楚铭豪10人为“新密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2022年5月,被评为郑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群体”称号。

640.jpg

2021年夏天,新密市持续强降雨,多处出现洪涝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平日就热心公益事业的新密市民李辉凯看到灾情严重,心急如焚,当即联系朋友杨亚鑫、李毅、李明、刘昕源、樊思远、朱奕燎、杨青、杨宗恒、楚铭豪等人,自发成立义务救援队,通过“新密市海尔兄弟越野大队”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向社会公布义务救援队联系电话,为求助群众提供24小时免费救援。随后,准备救援工具,驾驶私家车辆,组成救援车队,迅速开赴灾情严重的米村镇。当日下午2点至晚上9点半,义务救援队在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未来大道与屏阳路交叉口向西1000米处桥上,持续对被洪水淹没的车辆进行救援。李辉凯、杨亚鑫等10人用随车携带的绞盘、拖绳等工具,先后救出了7、8辆被洪水围困或淹没的车辆;随后,义务救援队接到求救信息:岳村镇郝家村一条乡间小道上一辆汽车被洪水淹没,马上就要翻进深沟,情况紧急!李辉凯迅速带领大家赶赴现场,很快将该车救起。

这时,义务救援队已连续奋战8个小时,每个人都已疲惫不堪。晚上10点半,救援队突然接到求救信息:新密市尖山镇沙古堆村有两人被砸伤,急需送医,但因洪灾山体滑坡冲毁道路, 120救护车开不进村,伤员在家已经被困两天,情况危急。李辉凯等10名同志获知消息,顾不上休息,立刻商量救援方案。先由杨青负责从附近于家岗骨科医院找到一副担架,接着李辉凯带领杨亚鑫、李毅、李明、刘昕源、樊思远、朱奕燎、杨青和杨宗恒、楚铭豪共10人立即奔赴尖山镇沙古堆村。当他们赶到距尖山镇沙古堆村约3公里时,发现进村唯一道路已被泥石流阻断,一辆120急救车辆停在路边,无法前往转运伤员。时间就是生命!救援队立即和120救护车上的3名护士一起,冒着塌方危险,踩着过膝深的淤泥,步行向沙古堆村推进。途中经与伤员联系,得知救援地点是邻近的荥阳市刘河镇东沟村,大家来不及多想,迅速调整方向,赶往救援地点。经过艰苦跋涉,李辉凯等10人带领护士赶到伤员家中,护士对受伤人员进行包扎处理时发现,两人伤势已十分严重,必须尽快送到医院救治。李辉凯等10人抖擞精神,坚定信念,决定由救援队员和和3名护士及6位老乡共同用担架抬起伤员,步行涉水向外运送。全体人员立即行动起来,轮换班抬起伤员赶路。当他们走到泥石流淤堵道路时,通行极为困难。为尽快转移伤员,救援队科学分工,分别安排大家进行灯光照明、树枝铺路、抬稳担架。为保证安全,通过此处时每次只能抬一名伤员,大家一半人留下照顾一名伤员,另一半人抬起另一名伤员缓慢通过险地。经过三个半小时的艰苦跋涉,队员们往返两次终于将两名伤员成功转移,随后交由120急救车辆快速送往医院,最终两名伤员平安获救!李辉凯、杨亚鑫等10人面对洪水灾害,自发组织义务救援队,不顾个人安危开展救人救车,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付出了巨大努力,做出很大贡献,在新密市和荥阳市等地社会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辉凯、杨亚鑫等10人的英勇行为,经新密市公安局调查核实,提交新密市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研究,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2021年8月,经新密市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研究,评定李辉凯、杨亚鑫、李毅、李明、刘昕源、樊思远、朱奕燎、杨青、杨宗恒、楚铭豪10人为“新密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2022年5月,被评为郑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群体”称号。

责编:牛恒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