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伏羲文化论坛在周口淮阳举行

河南手机报 张昆鹏 通讯员 韩功勋 张晓黎 苏凯歌

8月15日上午,首届伏羲文化论坛在周口淮阳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三十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齐聚羲皇故都·水城淮阳,共同深入研究交流伏羲文化所蕴含的思想精华。

图片1 (1).jpeg

开幕式上,周口市淮阳区委书记张建党致开幕词。周口市政府副市长刘颖,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研究员李庚香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震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宫长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博导、校博物馆馆长张居中,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原所长、教授田兆元作了主旨报告。

随后,与会专家学者分组进行学术研讨,并举办了专题讲座。河南省社科联办公室主任兼学会处处长宋淑芳,周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韩凤龙,周口市社科联主席刘涛,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原所长、教授田兆元,甘肃省民协副主席、甘肃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余粮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张新斌等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淮阳区委书记张建党主持。

本届论坛是在中国先秦史学会支持下,由河南省社科联,周口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周口市社科联,淮阳区委、区政府承办。活动期间,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除开展分组研讨和学术交流之外,还将到淮阳太昊陵、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平粮台遗址、时庄遗址等处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研讨。

图片2 (1).jpeg

此次论坛以“伏羲文化与中华道德文明起源传承”为主题,围绕“伏羲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伏羲文化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伏羲文化与中华民俗、神话的传承和保护”“伏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伏羲文化与中原学”等论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述伏羲文化的底蕴及其历史意义,挖掘伏羲文化的现代价值,为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了有意义、有价值的探讨和交流。

淮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积淀丰厚,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相传,东夷族部落首领太昊伏羲氏都宛丘,即今天的淮阳,在这里始正姓氏,中华姓氏自此肇始。人祖伏羲为万姓之根,古陈淮阳是万姓之源,太昊伏羲氏被誉为“三皇之首”。后人为纪念伏羲丰功伟绩而兴建的太昊陵庙,占地面积达875亩,居中国十八大名陵之首,号称“天下第一陵”,是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淮阳区积极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中华太昊伏羲始祖圣地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倾心擦亮“中华朝祖圣地”“中国休闲福地”“国学文化源地”三张名片,伏羲文化遗迹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以及伏羲文化研究、传承弘扬和宣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此次论坛的举办,更是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伏羲文化研究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