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里的“七仙女”
见到“七仙女”
门诊抽血室是开封一五五医院重要的服务窗口之一,6名护士在护士长申盼盼的领导下,每天都重复着看似简单且枯燥无味的采血工作,其工作质量及效率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医院其他部门医护工作的正常运行。
8月7日、8日,记者来到门诊部抽血室,先后见到被誉为“七仙女”的申盼盼、刘永惠、马静、程莹莹、胡晓丽、赵静和朱莹,了解了她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平凡而又重要的工作经历。
“刘一手”刘永惠
第一天早上,在申盼盼带领下我们见到了给病号扎针的“刘一手”刘永惠。1995年参加工作的刘永惠,先后在医院骨科、血液肿瘤科、急诊科、门诊抽血室工作,可谓是医院的老职工,扎针技术多处留名。
刘永惠说:“扎针技术与其它技术一样,也是需要勤学苦练。开始当护士时,一是听老师的话,二是看老师扎针的角度、速度,三是学会辨别和总结。时间长了就会‘一针见血’,也能够琢磨出扎针的窍门。比如,肘上有一个扎针不疼或疼痛较轻的区域,这个区域在贵要(穴道)静脉处。”
今年春天,因为甲流导致病号增多,每天接待病人超过100人且儿童病号较多。工作忙碌时,同一姿势要保持很长时间,累得她腰酸背痛但从无怨言,总是微笑着接待每一位患者,完成每一天的采血任务。因此,她连续多年被评为医院的优秀护士、优秀工作者称号,获得了扎针、采血“刘一手”的美誉。
“神针手”马静
见过了“刘一手”,又见到了“马一针”“神针手”马静。
马静同时与刘永惠参加工作,也是兜兜转转最后到门诊抽血室供职。开始做护士工作时,马静走的是“笨鸟先行”的路子,为了练好扎针技术,她把自己的胳膊、泡沫盒、输液管当练习工具……半年多的时间,马静成为病号喜欢的“马一针”。
“在抽血室采血,一怕老人血管难找,二怕小孩哭闹(挣扎),三怕家属施压。”马静说“老人皮肤松弛,肌肉萎缩,采血时血管很容易滑动,为静脉采血增加了不少难度;婴幼儿血管纤细易滑动,血管充盈度差,加上哭闹挣扎,采血技术难度增强。因此,对老人采血要学会摸——摸出可扎的血管,对小孩特别是胖宝宝——要仔细观察血管走向,摸准了、看准了出针要‘快、稳、准’,达到‘一针见血’,减少病人痛感。”
在马静的梳妆台里,珍藏着20多本优秀护士、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其中,还获得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神针手”称号。这些,都是马静多年来的工作写照!
她们是靓丽、最美风景线
在抽血室西边60多米、门诊大厅门口东侧,有个医院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这里,抽血室每天抽出3至4名护士在这里值班。8月8日早上,一名护士在中心为就医人员挂号、分流,她的美丽、大方和热情引人注目——她就是九零后护士程莹莹。
说起程莹莹,申盼盼满脸自豪:“比起刘永惠、马静,程莹莹是抽血室的后起之秀。她年轻漂亮,性格沉稳、刚强,关键时刻能够挑大梁。2021年冬天,她抽调到医院发热门诊部为病人采血,身穿防护服、戴手套开展繁忙的扎针工作,‘三九天’也累得浑身冒汗;第二年春天,她加入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医疗抢险队到上海支援抗疫工作,带病完成医疗物资配发任务,为988和155争得了荣誉。”
“在我们这个团队里,还有勤勤恳恳、踏实工作的胡晓丽,工作有激情且沟通能力强的赵静、朱莹,与整个团队一起每年完成采血人次4万多人次、采集检验标本20余万管的重任,她们忙碌的身影成为医院一道靓丽、最美风景线!”申盼盼说。(全媒体记者:万廷化;通讯员:申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