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月扎针1100多例 针针让病人说“不知疼”,她是——“神针手”刘莉莉

1.jpg

      “希望医院好好表扬表扬她!”

      一位花甲老人从医院出院了,没有选择回家,而是找到院领导:“我在神经内科住院,护士叫刘莉莉,性格好,技术也好。扎针的时候正跟我说话,问我多大啦?早上吃的啥?一不注意,哎,针扎上了……一点也不疼。嗬,真是个‘神针手’——希望医院好好表扬表扬她!”

      “老先生你说对了,她还真是‘神针手’。她不但获得原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开封医疗区‘神针手’称号,还有‘百步穿杨’‘百发百中’‘优秀护士’等荣誉称号,是我们开封一五五医院出色的护理人才!放心,我们一定要好好表扬她,好好宣传她!”这位院领导表示。


      “选择了护理,就爱她,喜欢她”

      7月23日8点多,在开封一五五医院神经内科201病房,记者见到了正在值班的刘莉莉。

      出身于中医世家的刘莉莉,从小就跟爸爸、姑姑学医,十六七岁就会给病人扎针、打针。高考时,报的是郑州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成为解放军第一五五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护士。

      入职后,为了胜任护理工作,减少扎针给病人带来的疼痛,刘莉莉虚心向“一针见血”的护士长和“本事高”的同事学习,揣摩她们扎针的姿势和速度。下班后,她找来枕头和淘汰的输液管,用笔点上“+”字,用针练习“准”和“稳”;和同事结对子,相互扎针做“皮试”。护士长樊晓培说:“莉莉这一段苦心练习,为后来技术比武、评‘神针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莉莉知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虽然琐碎而平凡,但它是整个治病救人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的阶段。“选择了护理,就爱她,喜欢她,就会琢磨着把这个工作干好。”

      所以,刘莉莉在护士长和同事的带领下,积极学习每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如导尿术、鼻饲管置管术,口腔护理、会阴部护理、皮肤护理、静脉输液及各种注射技术等内容……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了临床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


      “这个扎针还需要悟性”

      “临床护理,最重要的工作还是扎针。除了经常练习,这个扎针扎还需要悟性。实操阶段,怕病人嫌疼,进针慢,不敢下针;怕扎不上,越慢越痛……后来,我发现‘疼与不疼’与进针角度有关,静脉输液进针角度一般15度~30度,好多人进针先进皮肤,再进血管,有一个挑的动作。我是一下进去,皮肤血管秒进,速度快,直接到位。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扎针动作,达到了‘一针见血’的效果。”刘莉莉总结道。

      扎针时,刘莉莉喜欢跟患者聊天,不管年龄大小,除非不能言语的患者,能听见话的她都会与他们聊天。比如,问他们吃饭了没有?休息怎么样?顺便讲一下药物作用,这样病人都会耐心听,也会问一些问题,分散了注意力,病人也感觉不到疼痛。她说:“有时候扎上了,贴输液贴时,他们都还以为没有开始扎(针),这种例子很多很多……”


      “我们不是经常说‘轻伤不下火线’吗?”

      在刘莉莉身上,闪耀着医务人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和‘轻伤不下火线’的军人气魄。”医院院长郭长升这样评价刘莉莉。

      2019年冬季,部队突然抽调部分医护人员参加拉练。科室值班人员减少,留下刘莉莉和另外一名护士值班。由于天气寒冷,病人突然增多,刘莉莉每天都要给50名以上的患者进行静脉输液。输液时,先是低头查对医嘱执行单、静脉输液巡视卡及到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然后抬头悬挂输液瓶;见下一个病号时,仍然是低头、抬头……当“低头、抬头”到30多个病人时,患有眩晕症的刘莉莉就开始头晕、恶心了。当同事劝她休息时,她总是说“没事,没事”,咬住牙关坚持给病号扎完针。此时,她已经汗流浃背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半月后的元旦节的前夕,下夜班的刘莉莉到医院集体公寓里休息,爬到上铺的位置时突然一阵眩晕摔了下来,头上磕破了皮,脚踝软组织严重损伤。通过简单包扎外伤和冷敷脚踝后,刘莉莉继续睡觉、起床、上班……只不过是有点“臭美”的刘莉莉,用平底布鞋换下了喜欢的高跟鞋,走起来一瘸一拐。领导不忍心她这样受累,劝她休息几天再上班。她说:“这一点小伤不算啥!我们不是经常说‘轻伤不下火线’吗?”

      这一年的冬季两个月,刘莉莉除了加药、发药及其它护理工作外,为病人扎针1100多例,且针针让病人说“不知疼”“比蚂蚁蜇一下还轻……”正是这一年,她被评为“优秀护士”和“神针手”称号。(全媒体记者:万廷化,许湘兵)

责编:贾文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