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亭区:乡村振兴步伐稳 浓墨重彩惠民生

      “在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社区将依托仓颉文化元素,着力打造仓颉汉字园、采摘园、垂钓园、体育园、商业民宿区五大主要服务功能园区,聚焦民宿文化休闲、生态林体验,走出一条‘文化研学+园区采摘+民俗体验+农家乐’融合发展新路子。积极探索宅基地入市政策,计划对社区整域的宅基地、空心院进行拆墙透绿,适时种植油菜、向日葵等,将田园风光镶嵌其中。同时,对种植油料作物的分散地块整合置换和调规,整合集中连片的村庄集体建设用地,为二三产业发力打基础。”1月22日上午,寒气逼人,记者来到龙亭区北郊乡半堤社区采访,说起未来的规划和发展,该社区党支部书记李胜利滔滔不绝。

      近年来,龙亭区聚焦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强化产业带动能力 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该区研究制定了《龙亭区乡村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将特色产业布局在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区域,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河南均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菌种研发、订单种植、技术服务、收购销售”全链条种植模式,去年年底推广羊肚菌种植面积100余亩,带动150户增收,每户增收2000元。

      聚焦2.29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项目,该区采取“保底收益+分红”的模式进行规模化经营,确保群众每亩土地900元保底收益+50%收益分红,集体经济每亩30元保底收益+10%收益分红。该区投入衔接资金400万元,聚焦“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施了半堤社区石磨面粉加工项目,大辛庄花生筛选脱壳项目,柳园社区、大马圈社区、牛庄社区设施农业种植项目和半堤社区休闲采摘园等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低于投资金额的8%。

      同时,巩固提升区、乡、社区三级金融帮扶服务体系,实现两乡所有涉农社区普惠金融服务站全覆盖,深化“首席金融服务官”工作制度,选派13名银行业务精英任辖区乡政府、企业的首席金融服务官,提高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与汴京农商行签订了为期5年的《开封市龙亭区政银乡村振兴合作协议》,截至目前,为龙亭区两乡授信1040户,授信金额1.07亿元,用信640户,用信金额5484万元,全区小额信贷户贷率64%,位居全省第二,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资金保障。

      该区坚持以农文旅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突出地域特色,着力培育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探索“生态+文化+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当前,北郊乡被评为2023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柳园口乡被评为2022年河南省卫生乡镇;柳园口乡半堤社区被评为2023年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村,半堤社区合作社被评为2023年“河南省示范性乡村文化合作社”,社区党支部书记李胜利被评为“2023年度河南省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

      该区以“六清”“六乱”为主攻方向,聚焦“一进、一出、一内、两周边”等重点区域开展集中整治,实行市场化保洁,由北美公司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和处理,确保44个涉农社区垃圾日产日清。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导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组织开展观摩评比,全面推动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加快安远门大道拓宽改造项目实施进度,去年10月实现全线贯通,同时大力推进沿线社区配套主管网和支管网建设,提高沿线污水收集处理效率,改善了沿线群众生活和出行条件。持续推动乡级、社区道路维护建设,新建乡村道路11公里,形成了以安远门大道为主线、乡道为支线的区域交通网络。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加快精神文明建设

      该区开展社区“两委”班子届中分析工作,通过实地调研、民主测评、大数据排查、资格联审等方式,对319名社区“两委”干部进行分析,对不适应工作的干部及时调整,建强乡村干部队伍。同时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阵地建设等重点任务,印发《“五星”支部创建四级责任清单》,明确区、乡、村、驻村第一书记四级工作任务,推动各级干部下沉到社区一线讲政策、摸情况、抓落实。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去年以来,龙亭区开展各类“移风易俗”活动共80余场,进一步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培育乡村文明风尚,组织文艺小分队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各类文艺宣传活动40余场,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美丽家庭”评比,推送开封市“乡村光荣榜”候选人72名;去年评选出“美丽庭院”示范户460户。通过设立宣传栏、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深化移风易俗、推进婚俗改革,倡导绿色婚礼,鼓励农民举办绿色婚礼,减少铺张浪费,推动婚俗风尚向文明、健康方向发展。

      该区还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防范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杜绝“村霸”等黑恶势力对基层政权的侵蚀。同时,以“雪亮工程”建设为着力点,围绕“建、防、用”,全面加强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进一步推动龙亭区基层社会治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目前,全区一类监控点位1250路,二、三类监控点位1120路,平均在线率连续三个月达到95%以上。

      去年以来,全区直接或间接利用“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破获各类案件150余起,为群众提供服务3000余次。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六项机制”,2023年以来,全区就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件,化解率99.2%,脱贫社区张庄社区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使乡村振兴的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得到提升。


      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 助推乡村发展

      龙亭区立足“北美”发展定位,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城乡贯通布局。

      构筑“农文”互撑旅游格局。以乡村振兴、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契机,紧抓全域旅游区创建,以安远门大道贯通城乡“大动脉”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延链拓宽旅游发展空间。         推动古城和乡村旅游优势互补。借力古城区商贸旅游中心区的区位优势,精准定位目标群体,依托沿黄生态廊道的人文景观、柳园口湿地公园等项目,大力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建立城乡互补互通的旅游新模式。

      打响区域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品牌。以乡村旅游带动辖区北宋官瓷、大宋菊花、槐树林蜂蜜、国家级非遗“王素花”汴绣、白记花生糕、沙家酱牛肉等本地农村特色产品做响做强,形成农业生产、农旅融合、休闲康养等相互支撑的产业链条,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落脚着地。探索“生态+文化+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着力培育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以示范创建引领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全媒体记者:王刚)

1.jpg

      扫码看视频

责编:kfsjb_tsz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