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护“河” 共守安澜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开封拐过最后一道弯,绘出水阔岸绿幸福底色。
开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以实际行动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在开封,处处闪耀着保护母亲河的生动实践,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同心护“河” 共守安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志愿服务项目是其中一颗璀璨明珠。
“走访、调研、宣讲,深入社区、乡村、学校、景区等开展节水护水、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宣传等活动,覆盖8个市、60所学校、13家企事业单位,6万余人受益!”该项目交出了优异的生态答卷。
项目自2019年10月实施,构建起1+N+M“小水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志愿服务模式,即,依托自主开发的1套水滴志愿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研专业优势,在沿黄地区依托重点实验室开展水样采集、分析、水土流失调查、节水护河实验分析、感悟黄河生态保护取得的巨大成就与经验等N种专业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演、讲、践、诵、唱、赛、展、挖”等M种形式强化宣传效果。
项目的参与志愿者主体是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他们发挥青年优势,创新思维,运用互联网,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写下保护母亲河的不凡青春诗行。
据了解,项目服务队现有志愿者2400余人,由一支校级服务总队和12支项目化、专业化院级服务队组成,已开展各类活动550余次,累计参与3.2万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26万小时,形成了专业化实践、品牌化培育、制度化保障、项目化运作的工作模式,获评“文明开封”十佳爱心公益组织、开封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开封菊花文化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开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等。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线上开展编排《黄河人王化云》《黄河源头的看水人》舞台剧、开展节水护水等主题的书画展等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影响人群2万人次,同时编排撰写了“小水滴”讲黄河故事专题栏目被河南省志愿者微信公众号转载7期,阅读量达10万人次。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以保护母亲河为项目核心,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组织起一支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在三门峡、济源、洛阳、郑州、焦作、新乡、开封、濮阳等8个市(黄河流域——河南省段)开展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监测、水土流失调查、节水护河、垃圾分类宣讲,植绿护绿等调研宣讲活动,长年向流域内居民宣讲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的危害性、严重性,画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最大同心圆。
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建立了由水利学院、环境学院、校团委等部门,26名博士、硕士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长期带领相关专业志愿者开展节水湖水、沿黄流域水环境监测、水资源保护、土壤污染调查和修复等N种专业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广大群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在河南特大暴雨发生后,“小水滴”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对土壤、生活用水进行采样,检测综合水质指数和评估健康风险,为灾后水资源使用提供数据支撑。
结合专业特点,志愿者深入黄河沿线调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入调研了智慧水文建设和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结合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特点,志愿者开展围绕人居环境整治、环境污染、水资源及土壤保护、垃圾分类等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知识宣讲、社会调研、建言献策……在实践中升华专业知识,在保护中传承黄河精神,让大学生进一步丰富并提升精神世界,形成健全的人格、善良的品质、乐于奉献的情怀,聚集磅礴力量。
至今,项目与技能优势、社会热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形成了多项内涵深刻、形象生动的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如“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美丽乡村行”“清清水滴”农村安全饮水和“植树护林”等。(全媒体记者:刘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