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地大爱 好人之城

      中国好人王建国:群众身边的新时代雷锋

      从1961年学会理发的那一天起,王建国便义务为老弱病残人士理发。62年来,他义务理发近4万人,是焦裕禄式的好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标杆,是群众身边的新时代雷锋,在开封大地上树立了一座道德丰碑。

      退休前是老模范。王建国是原开封市粮食局第一仓库退休干部。他从小家境贫寒,自参加工作以来,对粮食工作无限热爱。为做好粮食保管工作,他给自己订下了“三不回家,两回仓库”的制度。“三不回家”就是天要下雨不回家、工作忙时不回家、工作安排不完不回家,“两回仓库”就是天要下雨回仓库、刮风回仓库。工作中,他总是提前一个多小时到仓库工作。秋天他清扫落叶,雨天他清理积水,冬天他清扫积雪,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仓库。他曾先后20多次出席省、市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被推选为河南省人大代表和劳动模范,被誉为“一面永不褪色的红旗。”

      1961年,王建国担任原开封市粮食局第一仓库保管组组长,和其他同事一样,都是趁午饭时间到理发店理发。王建国说:“那时候理发店少,每次去都得排很长时间的队。我就趁排队时间偷学了理发师傅的技术,学得差不多了,就跟同事们商量买把推子互相理。”刚开始,王建国只是给同事理发,后来又利用周末给附近的残疾人、小学生免费理发。

      1994年8月,王建国退休后开始义务理发。他的交通工具开始是自行车,理发工具箱就放在自行车上,自己做了一本理发人员登记簿,主要是便于掌握多长时间给人家理一次发,从登记簿上可看出被理发的人数逐步增多,由开始每月的10多人,发展到20余人,高峰的时候60多人。这是固定的人数,还有随时遇到的人没计算在内。从他的理发服务安排表看,每月只有四五天的空闲。他说:“利用不出去理发的时间修理保养工具、干干家务,退休有活儿干,生活有乐趣。”

      他服务的对象开始只是卧病在床的邻居和同事,后来觉得“不过瘾”,就骑着车走街串巷,到处挖掘新“客户”。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建国到医院为一个生病的同事理发,发现了老年病房这个“大市场”。从此,他的身影就经常出现在老年公寓和各医院的老年病区。给老人们理发、刮脸,不仅分文不取,连喝的水都是自带的。

      王建国所有理发工具都是自备的,仅理发推子就装着四五把。他说是推子用时间长了发烫,得换着用。剪掉的头发茬也不随地扔,全部用布包起来装进垃圾袋。有的老人常年生病不能洗澡,身上气味难闻;有的老人患有痴呆症,理发时不配合还打人,王建国从来都不嫌弃。

      厚德有爱,为生病老人义务理发17年。家住开封市商业大院1号楼三楼居民高传松,因为脑梗,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理发成了难题。王建国主动上门,一服务就是17年。到如今,两个人都已年过八旬。

      王建国家中有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摞破旧、发黄的本子,这是他的理发日记,也是“客户”的理发时间表,每个月他都要按照上面的地址跑一遍。东到苹果园老年公寓,西至梁苑小区,南达纱厂家属院,北到文昌小学旁的胡同,服务对象遍布开封城。

      有人给王建国算过一笔账,如果按每理发一次收费5元算,这些年他损失了15万余元。王建国却说账不能这么算,因为他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收获的满足感和快乐是金钱买不到的。

      中国好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市道德模范、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已经89岁的王建国依然在奉献的路上奔波,他说:“只要我还能动,就一直坚持下去。”(全媒体记者:刘延超)


      奉献显担当 助民有真情——记开封好人杜全

      “付出是一种快乐,奉献是一种责任。”这是杜全的人生信条。他是杞县水利局办公室主任。

      善念在心中,爱心在行动。在一次水利建设中,一农民工不慎扭伤脚踝,导致踝关节红肿疼痛无法行走。作为建设监督方,杜全毫不犹豫地背起满身泥土的农民工,及时将其送到医院,并自己掏钱为受伤的农民工就医拍片,保障了农民工的生命健康。

      省吃俭用的他,将钱资助给贫困留守儿童,用涓涓爱心滋养祖国花朵无忧成长。杜全说:“给勤奋好学的孩子尽可能提供一点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会力所能及地坚持做下去,帮助孩子早日实现大学梦。”

      2016年9月,他主动向该局党组请缨,深入基层扶贫一线助力脱贫攻坚。3年多的工作中,他先后担任杞县阳堌镇七岗南村、城郊乡张洼村、苏木乡邹寨村驻村第一书记。每到一处,杜全都会入户走访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不遗余力地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陪孤寡老人聊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需求;组织慢性病人员进行医疗鉴定;下雨了,逐户叮嘱老人避免外出;下雪了,为孤寡老人送衣、送被……一身土、一脚泥、一身汗,是杜全在扶贫工作中的真实写照。

      “只要能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我愿意付出更多时间!”杜全总是这样说。

      2017年5月13日下午,时任阳堌镇七岗南村驻村第一书记的杜全和村“两委”成员、工作队队员刚刚结束入户普查回到村委会,忽然听到村内有人大喊:“着火了,救火啊。”杜全他们一路奔跑赶到失火现场,面对已经燃起的家禽饲料堆,杜全果断组织人员设置火区隔离带,动员村民自发救火。当发现距离火源仅数米远的屋内还住着因患脑瘫而无法行走的村民卓某,来不及细想,他冒着大火,将卓某安全救出。当大火被完全扑灭后,满面灰烬的杜全才感觉到左眉处丝丝隐痛。原来在救火当中,大火将杜全的左眉毛点燃并熏伤了皮肤。

      2020年1月的一天,他接到7岁女儿哭泣着打来的电话:“爸爸,妈妈瘫痪了。”杜全如遇“晴天霹雳”,立即赶回家中。面对卧床不起的妻子,杜全泪如雨下,满心愧疚……3年来,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他从开始背着到现在搀扶着妻子到处看病,先后辗转于北京、上海、郑州、周口、新乡等地,用铁肩扛起了家庭重担,如今妻子病情越来越好,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辛勤的付出赢得社会的认可,杜全先后获得“杞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开封市新长征突击手”“开封市优秀第一书记”“开封市十佳第一书记”、开封市脱贫攻坚“档卡整改先进个人”、开封市道德模范、“开封好人”等多项荣誉。

      “我愿意做人民的勤务兵,当好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贴心人,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杜全这样说。(全媒体记者:刘延超)

责编:kfsjb_tsz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