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 顺河回族区不断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刘延超报道 2022年以来,顺河回族区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党的声音进万家。以群众文艺的形式生动鲜活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展示人民群众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举办“奋进新时代 逐梦新征程”顺河回族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通过以赛促学、以学促干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深化“四史”宣传教育,举办“强国复兴有我”演讲比赛,选手们各个精神饱满、朝气蓬勃,紧紧围绕比赛主题展开精彩讲述。去年至今,举办群众性主题活动60余场,以及在主次干道、公园广场显著位置打造精品公益广告,广泛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榜样引领好风尚。每月组织开展“文明365顺河好人榜”评选活动,2022年以来评出“顺河好人”103人,其中28人和1个集体荣登“开封好人榜”,2人荣登2022年河南好人榜,大力宣传榜样事迹,如在汴京公园精心打造好人亭,推动好人选树、好人现象持续升温;开展“敬业友善温暖你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人故事会,分享好人事迹、传递好人精神;策划举办顺河回族区“顺河好人”发布活动,对59位顺河好人及5位开封好人事迹进行展示,树立德者受尊、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
提升文明认同感。组织开展“文明健康绿色环保”“汴地有爱 保护自然环境”“践行垃圾分类 共享绿色生活”等主题宣传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教育引导居民群众提升健康素养,筑牢疫情常态化防控社会大防线;策划举办了《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知识竞赛和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向上向善,营造浓厚的文明风尚氛围。
丰富载体亮底色。深化提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流动课堂”项目品牌,打通理论宣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组织开展“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党的惠农政策进乡村”等文明实践活动300余场;开展“汇聚国粹经典 传承戏曲文化”“全民阅读 汴地书香”等主题文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80余场;打造文明实践街区,丰富活动载体,用文明实践推动文明创建,擦亮文明最亮底色。
文明实践办实事。举办“让文明之光照亮新征程”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活动、2022年“河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活动暨志愿服务“四个优秀”先进典型表扬会、“学习实践科学理论 倡导节俭风尚”“赶考路上有我”等一系列文明实践主题活动,送文化、送温暖、送关心,用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桩桩惠民实事,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浸润”群众心间。
打造品牌解民忧。持续打造“文明微光”志愿服务项目品牌,推动新时代志愿服务常态化、精准化,根据群众所需所盼,积极开展科学普及、法律服务、文艺文化、扶贫帮困等8类志愿服务活动,为辖区群众带来健康义诊、爱心义剪、文艺演出、法律咨询、清洁家园等项目服务1000余场。同时,组织辖区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开展文明旅游、平安建设、助力高考、文明交通”等志愿服务470余场次,把爱送到最需要人的身边。
找准关键提质效。对标“列清单”“过筛子”,逐项达标提升,精准发力补短板,对点位周边架空“飞线”进行整治,完成19个小区楼院、7条背街线缆整治。施划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提升车辆停放秩序;在辖区各校园推进“童心向党”“学雷锋 我行动”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选树区级“新时代好少年”20人,并积极参评省、市级“新时代好少年”评选,2人获评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经典诵读、“复兴少年宫”才艺展演等活动30余场次。
文明乡风助振兴。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倡导婚礼简办、新事新办,形成向陈规陋习宣战的广泛共识;加强农村社区思想道德建设,丰富农村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引导广大群众传承节日习俗、涵养家国情怀;深化拓展“乡村光荣榜”典型选树活动,以引领和推动农村移风易俗为重点,扩大选树对象、规范选树标准,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文化建设、乡村治理、党的建设等上台阶、上水平;深化开展“星级文明户”认领活动,评选、宣传、展示群众身边先进典型,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全面助推乡风大文明,持续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