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住“人民”二字,开封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绘就更加出彩城 托起稳稳的幸福

      护城河里碧水漾漾,亭台拱桥相互辉映,环城公园上绿意浓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好一幅秀美春光画。春分刚过,开封街头百卉争艳,处处充斥着幸福的气息。

      幸福画卷,实干绘就。扭住“人民”二字,开封以创文为统领,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把和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项列入年度清单,一项一项整治,一件一件落实,特别是以城市管理“三化”建设为抓手,把民生实事做到了群众心坎上,绣出更加出彩开封城,托起民生稳稳的幸福。


      内外兼修 一切符合人民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1年以来,我市以城市管理“三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建设为依托,以“8+N”个民生难题为抓手,下足“绣花”功夫,坚持内外兼修,以及将创文巩卫、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以及公安、交通、水利、住建、城管等各领域有机统筹起来,推动城市品质高提升、市容面貌大蝶变”,打造出城市更新的“开封样本”。

      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完善“1+1+8+N”综合考核体系,理清“民生症结”,不搞“一刀切”,把方案精确到一条街道、一棵树上,踏石留印解难题、抓铁有痕除桎梏,持之以恒把民生实事做到实处。

      管理框架科学精准。建设运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形成“一级监督(市级)、两级指挥(市指挥中心和区指挥中心)、三级管理(市、区、办事处)、四级网络(市、区、街办、社区)”的管理体系,将监督职能上调,将处置力量下移,把全市各级城市管理部门整合起来,攥紧拳头干事情。这在静态停车治理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开封市督导下,全市各区根据区域特点,合力设置停车位,使街道美观有序;合理划设共享单车专用停车位,让共享车辆“有家可归”,让城市秩序井然有序,从根本上清除共享车辆停放乱象。

      科学奖惩压实责任。全年共设置奖励基金2100万元,涉及4县、6区、24个市直局委。实行重奖重罚,将综合考核结果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和文明单位动态管理中,并列入市政府目标管理。按照《开封市城市管理“三化”建设考评奖惩办法》严格责任追究,对考核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各区考核成绩实施经济奖惩,将考核成绩及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布,让人民监督。同时,建立“三化”建设工作周通报、月考核、季观摩、年度考核工作机制,从制度上保障了该项工作高效运转,倒逼责任压到最实处。

      哪项工作群众最受益、呼声最高,就朝哪里用劲。环境卫生、架空管线入地、主次干道改造、厕所革命、静态停车、垃圾分类……“三化”建设中的每一个专项整治,全部以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为落脚点,创建成果看得见、摸得着,融入日常、做在平常,源源不断的释放着幸福红利。


      精细绣花 满足人民美好向往

      聚焦于实拓展专项。在最开始的8个专项整治基础上,不增加整治内容,2021年7月,新增城乡接合部生活垃圾、“厕所革命”、共享单车3个专项整治。2022年初,又新增加了占道经营、智慧公益广告、智慧停车、城镇燃气、智慧城管5个专项整治,继续扩大“三化”建设涵盖的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的领域,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让真功夫渗透进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有机更新不断支撑起人民新的美好向往。

      一起用力写好答卷。治理窨井盖,守护脚下安全;整治架空线路,守住头顶安全——每项工作都事关民生,都需要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在推进架空线路专项整治工作中,所有权责部门一起用力,消除头顶“蜘蛛网”,弱电线路全部入地。同时,开封市为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房屋土地、园林绿化等每个城市部件注册“户口”,建立细致入微的数据库,实行“身份证”式管理,大大提升了处置效率。数字城管的每月考评成绩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对每个案件返工、超期、督办等状态进行严格考核。同时,对疑难问题的反复发生,设置反复发生案件指标;对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增加案件发生量指标;针对群众关心问题,设置案件专项督办指标……精细考评,推动重点目标、民生实事落实。

      阶段胜利亮点突出。2022年是城市管理“三化”建设的关键一年,通过两年来城市管理系统、“三化”建设成员单位和相关企业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开封“三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基础设施更健全。对所有创文主次干道的路面、绿化、公交站台等公共设施进行了全面排查,并及时修补完善,完成道路坑槽修补19225.03平方米、维修人行道及盲道40843.73平方米;大力开展静态停车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共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9460处,施划机动车停车位1720处,新增新能源车辆专用停车泊位400处;全面展开窨井盖整治工作,维修更换各类井盖27370个,成绩位居全省前列;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在特色化、智能化、人性化、规范化上下功夫,建成城市公厕60座,提升改造公厕153座,擦亮了城市文明窗口,使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市容环境更洁净。整改一大批脏乱差突出问题,城市环境得到高标准、全方位改善;完成建筑垃圾大数据监控平台建设工作,建筑垃圾管理部门联合公安、交通、城管执法支队和各区开展执法行动,全市共清运建筑垃圾670353立方米,查处各类建筑垃圾违法运输行为 84起;开展宁陵屯、杨砦村等99个村庄综合整治行动,对小魁路、大杨路等257条城乡接合部道路进行全面提标治理,累计清理积存垃圾9706吨;全面推行市区环卫作业一体化、市场化改革,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科学模式,让城市变得更加清洁怡人、优美宜居。

      绿化提质绘美景。围绕“园在城中,城在绿中”的总体思路,重点实施“四化(绿化、彩化、美化、文化)、三园(微公园、社区游园、城市公园)、两道(城市道路、河道)、二网(城市绿道网络、城市立体绿网)”绿化建设工程,仅2022年就新建、改建绿地面积271.3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公园绿地21块,提升改造公园绿地8块,新建小微绿地49块,对39条主干道和33条背街进行绿化提升改造,完成了立体绿化3.12万平方米,构建了以城市公园为支撑、道路绿化为骨干、街头景观为节点、庭院花圃和屋顶绿化为点缀、近郊田园风光为补充的城市绿色生态空间。

      市容秩序更规范。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坚持集中治理和长效管理相结合,占道经营、小广告、噪声扰民、油烟污染等整治成效明显;全面开展疏导安置和集中整治,在全市范围内设置83处瓜果临时销售点,设立140处年货便民点,疏堵结合根治市容秩序易反复问题;严格控制单车车型种类和总量,先后清理不合规品牌2个,清理非法投放车辆2.5万辆,为市民营造了规范、有序的出行环境。

      城市内涵有提升。围绕广告招牌、建筑立面、夜景亮化等内容,高标准完成104条街道街景立面整治任务、99处围挡整治、25条主次干道和139条背街小巷的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大力规范户外广告,累计拆除主次干道和景区周边的楼顶广告42处,拆除违规设置的宣传栏、报刊栏58处,消除了视觉污染,净化了城市空间;用时两年就完成三年计划共完成空中“蜘蛛网”入地工作,亮出了优美的城市“天际线”。


      技术赋能 城市更聪明更便利

      治理创新多网共管。将全市下辖4县、6区、21个市直局委和38个相关单位的城市管理职能进行统筹规划,将市、区、街办(乡镇)、社区(村)的城管工作力量整合到一张网中,把分散式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实现“多网合一”,建立起“天上有‘云’、地上有‘三维’、整体有大数据”的城市管理可视化平台,为上级决策和应急处置提供了全天候、全过程、全覆盖的信息化支撑,变“小城管”为“大城管”,变“单兵作战”为“齐抓共管”。

      建好平台赋能治理。目前,开封建设的开封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一期)已完成与国家住建部总平台的对接,实现政策法规、行业统计、经验交流、工作报送等功能应用。平台建设完成数据交换中台,包含数据汇聚、数据交换和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建设完成物联网平台,接入作业车辆、管网压力、流量计等13类3000个物联网设备;普查全市872座公厕实景三维数据,安装20座公厕物联网设备;建立安全图层97个,28座排水泵站、35座桥梁、469公里污水管网,321公里雨水管网,281个换热站、701座井室、1366台阀门、1680座阀井等全部精准普查、登记造册、风险定位、动态更新;建设完成领导驾驶舱移动端、视频智能分析、网络舆情系统,建设路长制、界面秩序、部件在线更新、户外广告管理等子系统。

      实时治理直达病灶。智慧城市平台实时动态掌握城市管理信息,哪里出现问题或故障,第一时间派给责任单位,不让“病症”过夜,不让民生受阻。人行道违章停车是治理难点。“智慧城管”能及时抓拍违停车辆车牌号,系统智能识别,并与车辆信息数据库匹配,通过短信平台向车主发送短信提示,劝导其离开。如在时限内仍未驶离,将再次抓拍,要求执法部门拍照处罚或拖离现场。

      智慧建设不断升级。通过智慧城市平台建设,每天获取信息化数据超过130万条,自动识别、扁平化派遣城市管理问题23类。在此基础上,该中心通过深化运用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智慧化、智能化水平,组织各县区相关人员参加住建部组织的全国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专题培训,对运管服平台下一步建设进行了优化。

      壮阔征程,砥砺过硬作风;美好时代,淬炼为民本领。以人民为中心的开封城市管理“三化”建设,2023年是收官之年,起步即冲刺,以绣花般的精心、细心,把重心落在人民关心的问题上,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封阔步前进在新征程上谱写更加出彩篇章。


      统筹兼顾 民生蛋糕越做越大

      “从里到外的翻新了一遍,社区一天一个样,日子越过越甜!”1994年建成,至今已29年的老小区——西苑社区越住越新,群众幸福指数直线提升。

      城市有机更新不得不提大刀阔斧的老旧小区改造。我市健全“党建引领+”纵向、横向、项目、考核4个体系,理清“民生症结”,踏石留印解难题、抓铁有痕除桎梏,“用心”做好老旧小区这件和民生休戚相关的实事。

      改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如,各县区老旧小区改造指挥部成立10个临时党支部,一线项目部建立项目党支部200余个。探索推进“一有八中心”模式,加强“十五分钟生活圈”建设,提升服务群众水平,破解群众急需难题。不断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贯穿始终,强化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以务实创新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见实见效。

      严格奖惩,确保责任落地。认真落实中组部《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对开展工作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表彰、立功嘉奖,对工作进度慢的县区进行提醒约谈,同时,开封市还研究制订《关于对党建引领城市有机更新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通报表扬奖励的实施方案》。每周定期对各县区、各专班工作特色进行总结;按照党建“软件”和项目“硬件”,对关键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这些奖惩激励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各县区、各单位创先进、争优秀的动力。

      把群众利益放心上、抓手上、扛肩上,把改造基础设施和提升公共服务统筹起来,把改善居住条件与提高城市品质结合起来,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成效显著。站在新时代,改造再出发。2023年,我市确定将全面完成2000年以前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改造完成老旧小区144个,持续做大民生蛋糕。

      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开封,是黄河生态带上的“北方水城”。但城市发展带来的河道污染问题严重,对此,开封大力开展水生态建设,成功申报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并历时近3年,于2020年底全面“消灭”存在的10条黑臭水体。同时,通过一系列涉水工程的实施和水生态治理的生动实践,形成了“一河为源、两环相拥、四横五纵、十湖联通、水林田湖草湿地为共同体”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当下,古城区河湖水系水生态修复工程正在按下“快进键”,将包公湖中、东湖将进行水生态系统构建,以形成包公湖一线三区的植物景观结构。为民办实事不搞一阵风,开封持之以恒干。

      从政府部门的各项支出中可见,我市在安排财政预算时,压缩一般性支出,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坚持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把有限的财力用在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民生问题上,这也是城市由表及里蝶变的根源。

      “身边的变化有目共睹,基础设施健全了,道路宽了,绿化覆盖率高了,就连家门口都修了公园,每天都是好心情!”家住黄河大街的市民王鹏感叹道。

      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开封找准民心坐标,把创建工作变成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过程,火热推进着“应人民所需 建人民城市”的生动实践。(全媒体记者:刘延超)

责编:kfsjb_tsz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