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元宵,开封更出彩

      核心提示

      火树银花灯如昼,喜气洋洋闹元宵。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按照老开封人的传统,元宵节是除春节以外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华美绽放的创意彩灯、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异彩纷呈的民俗活动……近年来,开封这座宋韵流淌的千年古城,不断挖掘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围绕节日精心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让元宵节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汴梁大地焕发新活力。


      如果说春节是一台全民狂欢的民俗大戏,元宵节就是这台大戏的压轴之作。元宵节的热闹,将为春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几天,很多市民惊喜地发现,开封的主次干道和各大景区都亮起了绚烂的灯光,喜庆的大红灯笼和造型别致的花灯,昭示着元宵节的到来。市民在休闲之余出门观赏花灯,喜迎佳节。

      作为历史文化悠久的八朝古都,我市满怀对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的情怀和担当,结合宋文化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上元灯会等文旅项目,极大地丰富了节日内涵,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多过节选择,让“宋韵开封”品牌更加出彩。


      元宵节的历史源远流长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 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那么,为何把这天称为元宵节?

      再有几天,是癸卯兔年的元宵节。古时,人们把正月称为元月,又称“夜”为“宵”,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被称为元节、元夕、元夜。后来,因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古代人过元宵节少不了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不少地方还有舞狮子、踩高跷、扭秧歌等传统习俗。“正月十五闹元宵”,寄托着中国人对家庭团圆、生活美满的期盼。

      元宵节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但是,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元宵节的影子。汉武帝时期,长安城里四处传唱“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这首童谣,弄得人心惶惶。迷信的汉武帝找来东方朔问话。东方朔解释,童谣是说火神君会在农历正月十五那晚火烧长安。大惊失色的汉武帝忙问如何是好,东方朔给出的解决方案,一是用汤圆祭祀火神君,二是农历正月十五夜点灯笼、放焰火、准许宫女高举灯笼到大街上游玩。农历正月十五晚上,汉武帝登上最高的城楼,看到长安城灯火通明、火树银花、人来人往的太平景象,心里非常激动。第二天,他便颁布谕旨,要求民众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都要做汤圆、点灯笼、放焰火,以此庆贺太平。

      慢慢地,农历正月十五就成了一个节日。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汉明帝信佛,听说佛教有农历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为弘扬佛法,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这也是“燃灯礼佛”故事的由来。

      中国不少节日有赏灯活动,但以元宵节最为著名。作为春节这场大戏的压轴,元宵节突出一个“闹”字,更接近“狂欢节”的情绪释放日,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元宵节强调万民同乐,大家一起赏圆月、看花灯、放鞭炮,展现的是一幅“火树银花不夜天”的风俗画卷。元宵节张灯一般从农历正月十三“上灯”开始,农历正月十四为“试灯”,农历正月十五为“正灯”,农历正月十八为“落灯”。

      唐代之后,元宵节的赏灯活动更加流行,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赏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说起元宵佳节赏灯,就不得不提宋代著名文人辛弃疾所写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寥寥数笔,农历正月十五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便跃然纸上。

      在古代,元宵节也有“情人节”的影子。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礼教森严,未婚女性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但是元宵节这天,这些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未婚女子会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走出家门去看灯,也多了与心仪男子邂逅的机会。元宵节是当时未婚男女一年中为数不多的见面机会,因此堪称中国人的“情人节”。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是重要载体,关于元宵节的诗词不胜枚举。从中国历代诗词中,不难看出元宵节的浪漫情调。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在这一方面,辛弃疾的《青玉案》写得更为传神和动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词句描绘出元宵夜的良辰美景和男女心境,成为歌咏爱情的经典之作。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元宵节作为“狂欢节”“情人节”的特质在城市中慢慢消逝,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婚姻幸福、家庭美满的热切期待却没有改变。


      宋韵华彩溢千年

      1000多年前,赵匡胤建立了北宋王朝,定都开封。在北宋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节日也更丰富多彩。

      那么,北宋时期的元宵节有多热闹呢?《宋史·礼志》记载:“自唐以后,常于正月望夜,开坊市燃灯。宋因之,上元前后各一日,城中张灯,大内正门结彩为山楼影灯,起露台,教坊陈百戏。”这一时期的元宵节,已经是一个很盛大的节日,上自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都很重视这个节日。在都城开封,人们会通宵达旦地庆贺,就连皇帝也会亲自登上宣德楼观灯赐酒,与民同乐。

      宋太宗淳化元年,废止中元节和下元节张灯的习俗,唯独保留了上元节张灯的习俗并流传至今。北宋中期,官方把元宵节作为法定假日放假3天,以便官民同乐。到了北宋末年,为了办好灯展,从头一年的农历腊月十五,先在景龙门一带进行预展,名曰“预赏”。

      元宵节的节期与庆典活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1 天,唐代为3 天,宋代则长达5天,明代更是自农历正月初八点灯,一直到农历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10天。

      在开封,元宵节的重头戏是灯展,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在北宋时发展到极致。苏东坡有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当时的开封,也会举行一些传统的文娱活动表演,使得灯展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万民同欢的欢乐海洋。

      千百年来,元宵节历来深受开封人民的重视。明清以后,开封元宵灯会仍然保持着很高的水平。民间对元宵灯会依旧保持着热情,因此民间制灯行业较为繁盛。开封制灯艺人和作坊代代相传,在制作工艺、材料及花灯内容题材上逐步发展与创新。在元宵节期间,除了观灯、吃元宵、猜灯谜外,开封民间会举行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人们习惯将元宵节期间的一系列娱乐活动统称为“闹元宵”。

      “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上世纪50年代以来,开封曾举办过多次灯展,一次比一次规模大,内容不断翻新,大相国寺、龙亭公园、禹王台公园、汴京公园等景点几乎年年举办。1959年和1964年,开封曾举办过全市性的大型灯展。1985年还举办了第三届元宵灯展,其宏大的规模至今仍被老百姓津津乐道,此次灯展共展出花灯1154组。这次灯会之后,开封的元宵灯会精彩纷呈,但灯展地点逐渐转移到公园里。开封元宵灯会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规模愈发庞大,种类繁多,设计新颖独特。

在46岁的市民陈秋燕的记忆中,小时候过元宵节的快乐,除了能吃到甜到心里的元宵之外,就是跟着父母去街上看灯。大街上各式各样新颖别致的花灯,加上熙来攘往的赏灯人,是她对元宵节美好的回忆。

      在开封,元宵节除了观灯游艺之外,食俗也令人十分神往。很多开封家庭在元宵节还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农历正月十五吃饺子,农历正月十六吃元宵。所谓“十五扁十六圆,扁扁圆圆又一年”。开封人过年必吃饺子,一是因为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比如大年三十晚上子时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吉祥如意”的意思。元宵节吃饺子,当然取的也是贺岁之意。

      元宵传说起源于春秋末期,宋代称为圆子、团子。开封文化奖章获得者、开封市餐饮行业协会高级顾问孙润田告诉记者,宋代周必大的《平园续稿》中记有“元宵煮浮圆子”之文。《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京城中圆子等各种食品纷纷上市,密密地摆放,准备宫中随时索要。”圆子又称为“汤圆”,漂在碗里,像一轮明月挂在天际,象征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除元宵外,宋人元宵节还吃“宵夜果子”“下酒果子”等食品。开封人不论是吃饺子还是吃元宵,都是带有团团圆圆、美满幸福的寓意,冀望新的一年诸事皆顺、和和美美。


      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文化是开封发展的优势和潜力,也是开封勇做全省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的重要支撑。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我市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做大、做强开封文化尤其是宋文化,并打造成品牌,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5年,在龙亭公园成功举办10届灯会的基础上,我市将灯会转型升级,打造国家级品牌节庆活动——大宋上元灯会,并首次尝试联合多个景区共同推出。于是,绵延千年的开封元宵灯会再次大放异彩,受到全国游客瞩目。

      随着我市在文化领域的深耕细作,大宋上元灯会的品牌效应逐年增强。2016年大宋上元灯会把民俗文化和彩灯文化融为一体,再次谱写“灯火辉煌耀九天,流光溢彩汴梁城”的华章,再现大宋上元夜盛景。2018年,数千只由我市学生群体制作的宋文化特色突出、创意独特、设计新颖的手工灯笼亮相,在彰显大宋上元灯会地域特色的同时,极大地传播了传统花灯的文化,让大家眼前一亮。这一年,清明上河园首届国际灯笼节精彩亮相,在突出年文化特色的同时,彰显出浓浓的国际范儿。2020年,大宋上元灯会将宋代宫廷文化、历史典故、历史名人等宋文化深度挖掘,把民俗文化和彩灯文化融为一体,不仅视觉冲击力更强,形式也更加丰富独特。

      2021年元宵佳节,河南卫视元宵奇妙夜重磅推出,娇憨可爱的“唐宫小姐姐”穿越进千年名画《清明上河图》,虹桥、听雨桥、丹台宫、景龙湖……清明上河园景区在元宵奇妙夜的精彩亮相,给观众带来不一般的视觉盛宴。而在960文化创意产业园门前,御辇花车在“瑞雪”中巡游表演,表达了开封人民对新年幸福的期盼,也引得无数游客竞相打卡。在安远门上演的“大宋中国年•城墙灯光秀”精美绝伦,融合古今艺术,呈现出极致视觉盛宴。

      特别是近年,我市通过主打“宋文化”牌,结合考古发掘、历史研究、成果阐释、遗产保护、项目开发、景区建设、文艺创作,让宋文化走向世界,让全世界“宋粉”走进开封,让宋“潮”美学融入市民生活。以元宵节为例,我市还原优秀民俗传统,弘扬创新节日文化,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到可触摸、可亲近、能体验、能参与的各类文化旅游活动之中,让文化内涵展示更加多姿多彩,文化特色更具传统韵味,文化形式更具时代魅力,一系列富有开封风格、开封符号、开封底蕴的文化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品牌。元宵佳节,整座古城火树银花,璀璨夺目。走进我市各大景区,灯笼高悬、流光溢彩,共同点亮大宋不夜城。

      今年春节,我市各大景区举办的民俗活动备受游客欢迎,高台花鼓、水上舞狮、舞龙、打铁花、迎春联欢大巡游等各种民俗活动年味儿十足。今年春节假期和元宵节期间,清明上河园、万岁山大宋武侠城、中国翰园碑林、龙亭景区、开封城墙景区以及960文化创意产业园以万盏花灯点亮大宋不夜城。尤其是大宋国际上元灯会•第六届国际灯笼展灯火璀璨,不仅在春节假期,也将在元宵节期间为全国各地的游客奉上了一场传统的、热闹的视觉盛宴。今年的灯会将宋代宫廷文化、宋代历史典故、宋代文化名人及春节、上元节民俗活动相融合,彰显不同风格、不同元素的宋文化张力,不仅视觉效果绚丽多姿,表现形式也丰富新颖。

      春节以来,“开封夜景”“开封火了”等词条频频亮相网络热搜。不仅中央级媒体频频聚焦开封,八方游客更是用脚来证明了开封的魅力。这个假期,全市接待国内旅游出游714.16万人次,接待量创历史同期最高。河南省春节假期接待游客量前五名的景区中,开封独占两席。

      古城开封用开放包容的胸怀,用充满诱惑的美景美食,还有完备的节日保障及温暖的志愿服务为开封人民及来汴游客提供了一个年味十足、仪式感满满的佳节。同时,古城开封也获得更多游客及市民的赞誉,如诗如画的开封不仅在开封人的“朋友圈”里绽放光彩,还在全国更多游客的手机里呈刷屏之势。

      今后,我市将进一步活化历史文化资源,坚持国际化视野,创新表达形式、丰富展示载体,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让“宋韵开封”品牌更加出彩。(全媒体记者:康冀楠;实习生:李雪瑶)

责编:kfsjb_tsz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