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而不辍 心向未来

开封手机报 11-08 04:42 我要分享

  昨日,11月7日,立冬。虽已冬日,在古城开封暖人的事情却有诸多。刚刚经过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开封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故事,这些暖心报道来自记者的笔下,是他们,肩负着党媒的使命、传递着新闻的真实。

  今日,11月8日,第二十三个中国记者节,一个普通又不平凡、值得骄傲又令人感动的日子。我们“记录时代故事,传播时代声音”“不是在采访,就是在采访的路上”,在这个致敬自己的节日里,让我们向自己道一声:“辛苦啦!”

  在今天这个不放假的节日里,记者们仍和往常一样,或奔波采访、或奋笔疾书,把使命放在心头、把责任扛在肩上,努力为广大读者奉上一道道新闻大餐。这,就是我们庆祝节日最好的方式。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望步履坚实的过往、积蓄勇毅前行的力量,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愧时代,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纸和笔、用电脑键盘、用相机镜头,努力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朝入职新闻媒体,从此再无等闲时候,因为我们记者都是辛勤的小蜜蜂、都是奋斗的追梦人。

  ——始终以导向为灵魂,我们用高度服务中心、服务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新华社建社90周年时强调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新闻工作者尤须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与呼。一直以来,我们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媒体。从年初宣传全国两会、到前不久宣传报道党的二十大;从宣传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到服务开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们一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党的二十大召开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肩负传播重任、恪尽党媒职守,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我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及时准确、高质高效推进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全链条发力、全方位解读、全媒体呈现,以新闻报道传递大会精神,鼓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以刊发稿件4000多篇(条)、总阅读量6000余万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党媒人的答卷。

  心怀“国之大者”、坚守“媒体担当”,自觉承担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更好地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这是党媒人的中心工作。

  ——始终以责任为担当,我们用速度抢抓时间、报道新闻。

  责任在肩上,新闻在脚下。第一时间到现场,永远是记者不变的追求。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记者们第一时间无畏逆行,报道着一线感人的故事,践行着新闻人的初心使命,是记者更是战士;在特大暴雨的考验中,记者们顶风冒雨深入防汛抢险第一线,用全媒体手段直击汛情现场,讲好防汛故事,凝聚磅礴力量……

  刚刚过去的新一轮疫情防控考验中,我们的记者克服重重困难,深入“疫”线采访,全媒体平台推出稿件(视频)3700余篇(条)、总阅读量1405万+。采访小麦育种专家沈天民的消息《中国小麦育种技术世界第一,种子已牢牢攥在咱手中!》、深入兰考县采写的通讯《一棵大树 一个产业 一种精神》均获河南省新闻一等奖;《从联系点到示范点》《“红色兰考”点绿成金创造生态治理奇迹》《昔日风沙盐碱地 今成生态示范县》等抢抓的一线鲜活新闻,成为大家学习的典型,彰显了记者脚踏实地的功底。

  开封文化资源丰厚,州桥及考古遗址是开封重大考古项目。为做好项目在全球发布的宣传,开封日报报业集团第一时间成立拍摄小组,围绕州桥及汴河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仅用20天就高质量完成专题宣传片《看见·州桥》的全部工作。9月28日发布会当天中午,《看见·州桥》在开封网视频号首发,迅速在全网形成“深度州桥”热潮,视频转载量6160+、浏览量突破5万+、点赞1690+,不仅在全市引发了持续关注和热议,在国内众多媒体的宣传报道中独占鳌头。集团融媒体转型以来,专业化视频制作的水平受到点赞。

  ——始终以真实为生命,我们用深度挖掘真相、记录时代。

  媒体融合时代,信息传播高度同质化,怎样才能胜出一筹?传播技术更新迭代,能否抢滩登陆、抢占先机?我们用深度、靠创新。深入一度,付出十分。记者的深入不同寻常,“深”不仅体现在记者对信息掌握的全面与深入上,还需要以效果扩大传播、用创新放大声音,借助创新跟上时代、赢得受众。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又恰逢焦裕禄同志诞辰100周年,5月9日至7月15日,开封日报报业集团“从焦裕禄走过的地方,看焦裕禄精神的弘扬”大型主题报道活动正式启动。河南《开封日报》《郑州日报》《洛阳日报》、山东《淄博日报》、黑龙江《哈尔滨日报》、辽宁《大连日报》《抚顺日报》、江苏《宿迁日报》等五省九市党报及相关城市党报,发挥城市党报舆论主阵地作用,分别走访焦裕禄同志奋斗过的地方,创新地通过报纸、客户端、微信、微博、H5、短视频平台等全媒体集中宣传,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受到省《新闻阅评》点赞。

  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围绕开封全面实施“十大战略”主动策划,首次推出“全力以赴 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媒体系列组合报道。4月12日至7月27日,系列述评《开封: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制造立市: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万人助万企:用心用情当好企业“娘家人”》等相继刊发,系列评论《让勇做开路先锋的步伐更加铿锵》等陆续见报。集团财经融媒部、城区融媒部、评论理论部、数字产品制作部等跨部门协作,充分利用文字、图片、视频、客户端、手机报、微博、微信、海报等,做到了宣传形式、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在媒体融合上迈出了创新步伐,打出了全媒体宣传组合拳。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记者肩负的职责。在新的时代,对于记者而言,不进必退,一味防守没有出路;深度挖掘、永不停滞、不懈创新,才能在新的征程上更好前行。

  ——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我们用温度走进基层、服务民生。

  脚下有泥,心中有爱。从范长江提出“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到穆青以“勿忘人民”激励青年,再到“走转改”活动提倡“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激荡不变的是赤子情怀。今天的开封,同样是“蹲下来才能听到、俯下身才能看清”。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脚上的泥土、身上的灰尘,是时代给予的馈赠,也是记者最高的奖章。

  好人如春风,拂得满城芳。平凡的“开封好人”是伟大的,他们默默奉献在每一个需要的时刻,托起城市的文明高度。宣传“开封好人”、报道“开封好人”,弘扬文明新风、建设文明城市,这是记者的责任。挖掘、采访、报道,一次次的感动汇成一篇篇稿件的力量。去年10月以来,“开封好人”呈现井喷效应,无偿捐献器官的12岁女孩侯静雯、深夜为群众带娃的“警察奶爸”、抢救突发疾病路人的高中生等好人事迹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

  在多舛的命运里,开封瓜农何付强和孩子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心灵唱出了强者之歌……我们的记者经过多方深入采访,挖掘出开封瓜农与许昌市民的感人故事,整版报道《老何卖瓜》引起读者、网友关注,感动了许昌这座城市。随后的全媒体跟踪系列报道成为许昌市民与开封瓜农的爱心记录,也是开封与许昌两座兄弟城市的暖心故事、爱的见证。

  聆听、讴歌、建言、记录,为新闻而生、为生命而歌,探寻真相的脚步、追赶时光的身影、挥洒汗水的青春,记人、记事、记时代,风雨兼程,笔尖即担当。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的记者,是社会共识的凝聚者;在泥沙俱下的网络空间,有“风向标意识”的记者,是公共舆论的整流器;在偏激狭隘的极端心态中,守望真善美的记者,是正面能量的麦克风。即便键盘取代了纸笔、胶片退出了市场,只要怀揣公义之心、敬业之心,记者就永远大有可为。

  不管铁轨延伸到何处,记者在向着下一个站台出发;不管太阳西沉于何处,记者在向着下一个日出眺望。“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记者的荣光永远在前方。

  栉风沐雨守初心、砥砺奋进担使命、守正创新谋突破,永远和伟大时代同行,永远和开封发展同步,永远和开封人民同心。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携手,用心记录500多万开封人的激情、梦想和奋斗,一起点亮古城开封的时代星空,为开封创造新的辉煌,为时代书写最美华章。

  忙碌永远是记者的状态,付出彰显记者不变的初心。在第二十三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祝广大新闻工作者节日快乐!

责编:kfsjb_tsz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