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5月至6月“开封好人榜”发布,60名好人脱颖而出——唱响荡气回肠的文明之歌

开封手机报 07-21 22:42 我要分享

  夏季炎热,但比夏季更“热”的是层出不穷的开封好人。平凡的他们,用一次次“举手之劳”、一次次挺身而出,温暖人心,留下一曲荡气回肠、温暖古城的文明之歌,提升社会文明新高度。

  礼遇好人,培育好人。自去年我市发布“文明365开封好人榜”以来,已有数百名崇德向善的好人获得开封好人这一光荣称号。时间在前进,好人在涌现。5月至6月,经过基层推荐、严格选树,60名开封好人脱颖而出。

  出于本心 助人为乐

  助人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美德。

  祥符区朱仙镇的董学诗老人退休前曾任空军衡阳医院院长,他26年如一日为朱仙镇估衣街小学学生捐款捐物,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爱心爷爷”。这种坚守源于对母亲的承诺。“看到那高耸的旗杆、飘扬的国旗,我就会想起母亲的嘱托——为学校教育事业奉献一辈子!”提及初心,董学诗热泪盈眶。

  通许县人寿保险公司退休干部燕成,2000年退休后自费购置摄像机、音响、投影设备,搭建戏迷舞台、流动放映舞台,为群众义务演出2500多场,免费放电影1800多场。燕成说,只要身体允许就坚持演下去,把欢乐送给乡亲。

  凭借剪纸手艺为村民义务服务几十年、让剪纸艺术走进北京奥运会的祥符区范村乡第一初级中学教师高长兴;3年来参与公益服务及救援活动近500次的开封市红豹救援队队长郭金磊;捐献血液8000多毫升、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获全国无偿献血金奖的市中心血站医生韩昆朋;累计为防疫、防汛和社会公益事业捐献100多万元财物的森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黄海龙;连续11年为学校、贫困户、留守儿童捐款捐物26万余元的宏瑞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宏……他们把助人当作快乐,把奉献作为幸福。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好人急人之所急、济人于所困,助人为乐、爱洒社会,把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挺身而出 不假思索

  救人是一种勇敢,更是一种担当。

  2月5日,兰考县仪封镇于家园村网格员栗海丽遇到一位大娘正焦急寻找走失老伴。栗海丽立即施以援手,最终在河塘内找到落水老人。栗海丽不顾刺骨寒冷,跳入水中拼尽全力将老人拉上岸,遗憾的是老人已经没有生命体征。栗海丽事后含泪说:“我心里很难过,当时要能及时发现就好了。”

  3月13日,禹王台区演武厅小区一女子坐在6楼窗外欲轻生。新门关派出所辅警刘永林耐心和她对话2个小时。最终,刘永林以天冷给该女子送衣服为由,成功将其救下。

  4月24日,夏理逊小学一名学生放学后不慎走失,禹王台公安分局菜市派出所所长秦冬带人在全城彻夜寻找,终于在次日凌晨将孩子送到父母身边;4月27日,通许县竖岗镇乡村振兴专干孙长春遇到七旬老人落水呼救,迅速将老人从河中救出,自己却冻得失去知觉;5月15日凌晨,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职工高峰发现交通事故,司机陷入昏迷,立即费尽力气把司机拖出车外,并拨打120和110求援;河南交通投资集团高发公司开封分公司杜良路产大队管理员王文飞多次见义勇为,不顾个人安危及时处置自燃大货车,救助昏倒在高速隔离网外的妇女,紧急护送因瓜子皮堵塞呼吸道的2岁幼童到医院……每一次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每一次义无反顾的见义勇为,都闪闪发光。

  正是每一位好人的挺身而出,才有了危急时刻的奇迹,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敬业为民 担当实干

  敬业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精神。

  东苑派出所“90后”民警李鹏入警时间不长,工作上却是个细心人。他凭一张1951年志愿军司令部颁发的嘉奖证书,为辖区“窦”姓一族更正错误使用70年的“豆”姓。通过多方查访,他为数年不能落户的居民恢复户口,为两户居民化解十余年的恩怨。

  市妇产医院产科门诊护士长邱楠今年4月驰援郑州航空港区,做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其间,父亲突发疾病离世。得知不幸消息后,邱楠强忍悲痛,一边通过电话安抚母亲情绪,一边履行医者神圣使命,18天完成9.3万余人次的核酸采集工作。

  龙亭区环卫工人李战军夏天清扫垃圾晒到浑身红肿不叫苦,冬天主动请缨参加夜间积雪清运,宁可一身脏,换得满城香;通许县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马园园从警22年,面对群众是知冷知热的“知心大姐”,面对犯罪分子是敢于冲锋陷阵的“女汉子”,用忠诚担当守护一方平安;兰考消防救援站站长王峰15年来参加灭火战斗及救援3000余次,营救疏散被困群众2000余人;龙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工王振宇坚守疫情防控流调一线,为节约时间经常一天不喝一口水;祥符区曲兴镇五闫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安30多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铺设村路20多公里,架便民桥20座,打灌溉井100眼……履行职责不是一件容易事,他们为我们做榜样。

  敬业乐业勤业精业,把工作当事业,小舞台也能演大戏。

  守望祥和 国家兴旺

  爱家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

  在通许县练城乡李庄村,有一个好儿媳叫刘瑞丽。婆婆瘫痪在床,丈夫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农活和家务重担落在她一个人身上。从婆婆卧床那天起,5年来,刘瑞丽如同亲生女儿一样悉心照料婆婆,每天为她翻身、按摩、喂饭、喂药、擦洗。农忙时节,刘瑞丽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干活,忙活一阵后抓紧时间回家照顾婆婆和孩子,用柔肩扛起一个家庭。

  杞县融媒体中心职工李楠是一位不离不弃的好丈夫。两年多来,他悉心照料患格林巴利综合征而无法从事劳动的妻子,每天风雨无阻带妻子往返医院做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虽然家庭负担很重,李楠工作依然尽职尽责,累计审查新闻、专题类节目5400余期,撰写多篇学术论文,获省、市级奖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开封交运集团龙华老年康复颐养园养老护理员王爱梅,照顾别的老人像自己家人一样用心、耐心,还赡养精神失常的婆婆,主动帮忙抚养家庭困难的侄女;铁路中学政教处管理员刘红在同事遭遇严重车祸后,拿出5000元贴补其医疗费用,还帮忙照顾其女儿;集英中学教师李银花把学生当作亲生儿女,学生家庭困难,她偷偷为学生交午餐费,购买学习用品和衣服,15年里亦师亦母……守望祥和的万家灯火,是国家更好、民族更兴旺的根基。

  时光流转,好人故事每天都在开封这座城市温情上演。他们为开封送来文明新风,为古都树立道德标杆。选树好人、发布好人、宣传好人,就是要把这一曲好人正气歌传开唱响,把爱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心田,共同建设文明幸福开封城。(全媒体记者:刘延超;通讯员:杨世欣)

责编:kfsjb_tsz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