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项目遍地开 人间大爱暖古城

开封手机报 12-29 00:11 我要分享

  宋代文化触手可及,历史碎片迈步可拾,厚重的开封城,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文明之城,公益项目众多、爱和感动常在。

  “黄手环行动”、“汴地有爱”系列活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爸妈食堂”公益午餐项目……这些弘扬主旋律,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的公益项目,紧跟时代需求,从小处着手,精准服务群众,凝聚起了磅礴的正能量。

  凝聚关爱老人最大同心圆。以关爱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主题,倡导“给生命的两头以同等的关爱”,帮助易走失老人安全回家的“黄手环行动”公益项目自2018年启动至今,已实现对开封各县(区)大部分小区和老人聚集地的全覆盖,为开封市60岁以上老人免费发放微信黄手环5000多只,防走失定位贴2900多份,参与志愿者3000多人,在古城开封凝聚起了关爱老人的强大正能量。凭借始终不渝的爱心,2019年至2020年,该公益项目团队连续荣获“黄手环行动”金牌合作团队称号。

  “黄手环行动”公益项目的开展形式越来越多样,从启动之初的单纯发放黄手环,到如今已包含了疾病早期筛查、健脑益智游戏、预防疾病手指操、义诊义剪、陪伴老人过节日和读报活动、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多项公益服务内容,在全市营造了关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帮助易走失老人的良好氛围,让新时代敬老孝老助老成为各社区新的社会风尚。

  “蒲公英”唱响新时代之歌。自2015年启动以来,“蒲公英”公益项目已培育成立支教团、演出团、微课团、墙绘团等多个子团队,共计1000余名师生志愿者参与,形成了涵盖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爱心支教、文化传播等具有多元功能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目前,已成为河南大学志愿服务中最亮丽的名片。

  此外,“蒲公英”公益项目依托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孵化培育的7个工作项目填补了基层基础教育艺术课堂空白,唱响了新时代之歌,点亮了无数学子梦想,在全国高校中树起了一面闪亮的志愿服务旗帜。

  “汴地有爱”点亮人间大爱。今年,围绕“12·5”国际志愿者日主题,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镇以及各级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部行动起来,开展“汴地有爱 因为有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基层送理论、送健康、送温暖、送欢乐,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凝聚了强大的社会正能量。

  其实,“汴地有爱”公益项目产生于去年,为做好疫情防控,我市号召大家留汴过年,并针对此开展“汴地有爱 陪你过年”文明实践活动,忧群众所忧、解群众所需,推出暖心大礼包,用真心、动真情,送温暖、送关爱,让就地过年群众过得好、过得暖,不回家胜似回家。至今,“汴地有爱”公益项目已成为我市志愿服务活动的一块金字招牌。

  “圆梦行动”托起困境学子大学梦。为助力困境家庭学子圆梦大学,团市委启动开封市“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该活动遵循“救助—发展”的目标模式,在提供资金资助的同时,为受助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的机会;动员社会公众和单位积极参与,为贫困学子提供公平竞争、平等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顺利进入大学校园,插上追梦的翅膀。

  11月初,为家庭经济困难或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老人“量身定制”的“爸妈食堂”公益午餐项目在铁塔街道延寿寺社区运行。这是我市首个免费午餐项目。一份午餐虽小,却足够暖人;一个善行虽微,却传递着正能量。“爸妈食堂”公益午餐项目的意义,远不止几份免费饭菜而已,是推动爱心“滚雪球”,让善行孕育更多善行的大爱,让老有所依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关爱从一杯水开始”、橙丝带行动、墙上便饭、女童保护……遍地开花的公益项目,将爱的阳光照射到每一个有需要的地方,温暖全城。(全媒体记者:刘延超)

责编:kfsjb_tsz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