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以创文为统领,厚植崇德向善精神沃土,培育出层出不穷的“开封好人”,形成强大合力,助推各项事业发展——大爱满古城 绽放文明花
凡人善举,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温度,折射的是社会文明程度。
12月5日14时许,河南大学学生刘浩、陈玉龙路过校园一处景观河时,看到一个小女孩滑进了水中,没有半分迟疑,立刻下水救人,事了默默离去。这种好人善举,在开封每天都在上演,迸发的正能量沁润人心、温暖古城、感动社会。
古城开封,以创文为统领,厚植崇德向善精神沃土,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出层出不穷的“开封好人”,让城市又多了一张闪亮名片。在任何时候都能挺身而出,这种“好人品格”也流淌在每一个开封人血液中,形成强大合力,成为助推开封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引擎。
用好“钙源” 塑起精神脊梁
开封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用好身边“钙源”,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永恒课题,以“钙源”为引擎,把焦裕禄精神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在培根铸魂上。
焦裕禄精神永不过时,但如何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我市持续深入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干部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在加强党性修养和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提高觉悟,在工作实践和斗争磨砺中不断坚定党性,并深入开展“寻访焦裕禄式好干部”活动,挖掘一线为民做实事的好干部,勾勒出开封焦裕禄式好干部群像。他们中有对交警工作依依不舍、退居二线仍坚持到大街上执勤的县级干部董焕文,有把住房、工资本、儿女的房子作抵押贷款,只为带领乡亲们闯出一条致富路的尉氏县退休干部朱金喜……
迈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与时俱进。每年都开展纪念焦裕禄同志活动,在全市掀起全民追思、学习热潮,领导干部带头学,全民参与广泛学,共同追忆焦裕禄同志的模范事迹,深切缅怀焦裕禄同志的高尚品德,将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见诸行动,落实到增强党性、改善民生、转变作风、推动发展上,将学习成效落到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方方面面。
大力弘扬,让焦裕禄精神扎根每个人的心底,并深学、笃行,这是“开封好人”不断涌现的源泉。从医23年,先后治愈面瘫患者20多万人,诊治患者近50万人次……扎根基层的市道德模范、中医非遗传承人何传义就是焦裕禄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哪种职业、何种岗位都需要焦裕禄同志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这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何传义表示。
和何传义一样的“开封好人”很多。不管平时,还是危难时刻,他们勇于担当,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他们挺身而出,用坚守和付出为人民奉献。疫情袭来,中国好人、市最美家乡人于清旺助力疫情防控的行动就没停止过,连续为武汉战“疫”捐款捐物,持续冲在一线为家乡阻击疫情;今年汛情中,“开封好人”不断汇聚爱心,张军旗、任佰伟等接续奉献,不一会儿就捐赠14200元,用于尉氏县南曹乡敬老院灾后重建……
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发扬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从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进一步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开封绚丽篇章凝聚强大正能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封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见到新气象,开封的脚步不会停,涌现出来的好干部、开封好人也不可能中断。
据了解,仅1月至10月,开封就有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1人荣获河南好人和河南省防汛救灾身边好人,11人荣获河南省防汛救灾优秀志愿者。
两名16岁学生救助突然晕厥骑车女子,在短短10分钟书写了生死大爱;一位60多岁的老伯连人带车不慎跌入河中,市交警三大队岳昆等5名执勤人员立即伸以援手,把老人安全救上岸;环卫工人姚翠兰拾金不昧,将捡到的几十件快递包裹送到失主手中……从小孩到大人,在点滴之间,在危难之时,都在无私奉献,这和焦裕禄精神一脉相承。
活动强化 引领文明风尚
满城志愿红,引领好风尚,创建文明城。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作为我市志愿服务活动的一块金字招牌——“汴地有爱 因为有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凝聚着强大社会正能量。
当天一大早,顺河回族区文明办联合市志愿者协会来到清平街道东大寺社区,走进辖区的苏兰花、刘淑慧等6户困境家庭,送上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让群众感受到冬日暖阳的温暖。感受着党和政府的关心,群众都非常感动,紧紧拉着志愿者的手不愿松开。
从人人参与的志愿服务,到不断涌现的身边好人;从家家户户传承好家风,到基层普吹文明乡风……用好身边“钙源”,更强化活动引领,营造更加浓郁的崇德向善氛围,带动更多人做好事、行善举。
文明实践树新风。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不断支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至今已累计建成文明实践中心10个、文明实践所99个、文明实践站1519个,覆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4万名干部群众注册志愿者。
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坚持每月一主题,融合开展了“河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活动,围绕“讲文明礼仪”“学党史国史”等5个主题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累计开展300多场次,8万多名群众受教育、得实惠;持续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1206支,提供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医疗卫生、助学支教等志愿服务。
同时,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发挥教育、文化旅游、红色基地等部门和单位优势,组织各县区开展举办入党宣誓活动2430场次;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市共有514个党委、1161个党总支、6926个党支部、163831名党员参加实践活动,为群众办实事3.2万件次……
聚焦凡人善举,关注寻常百姓。我市在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中,注重向基层拓展,向社会延伸,形成了基层评、评基层,群众评、评群众,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良好局面,群众真正成为活动的主角。据统计,2013年以来,我市共推评市、区县、办事处(乡镇)、社区(村)四级“开封好人”近3000多人,表彰近300名“开封市道德模范”等。这些先进典型下沉基层,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巡回演讲,带动群众敢于担当、乐于奉献。
突出主题志愿服务。我市开展“学雷锋见行动”系列志愿服务,让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弘扬雷锋精神,在参与活动中乐于奉献、完善自我、提升道德境界。围绕全国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和清明文化节、郑汴马拉松赛等全市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展示了开封良好的城市形象。其中,“杜绝车窗垃圾橙丝带飘起来”“扮靓母亲河”“爱护开封城墙”等大型主题公益活动取得了极好的社会影响。同时,志愿服务向基层不断延伸,让群众参与进奉献行列,用点滴善行聚起磅礴正能量。
此外,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使价值引领入心入脑。结合中央文明办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我市广泛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推荐、评议身边好人,引导群众做好事、做好人。同时,不断推动评选活动向基层拓展延伸,鼓励各个行业、各级文明单位、社区、学校广泛开展身边好人评选学习活动。
好人典型王六勇身残志坚,虽然家庭条件差、力量微弱,但省吃俭用不断做善行。这是基层群众做好事的最好例证。
礼遇保障 文明之花绽放
40多年为农民放电影的全国道德模范郭建华,半个多世纪义务为群众理发的中国好人王建国,40余年坚持做好事、见义勇为近百次的“开封侠”王力成,退伍不褪色、创办“老兵之家”的武玉江,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救助湖北女孩的“好民警”李爽,抚养20多名子女的“职业妈妈”侯振华,在火车、飞机上六次救人的最美医生庞国明,在特大洪水灾害中转移1200多名群众的蓝天救援卫士张海祥……一个个平凡的身影,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展现着开封人向善向上的强大道德力量。
礼遇好人,让有德者有得,是开封文明之花绽放、文明新风普吹的有力举措。
制定出台对“开封好人”奖励帮扶和享受社会礼遇的办法,在就医、就学、就业和文化服务等方面提供优待优惠;建立帮扶基金,各级政府和各行业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对“开封好人”进行实实在在的奖励和帮扶;发动社会力量,组织志愿者为“开封好人”提供挂钩结对的志愿服务;依托联合中国好人网“帮好人万里行”,慰问帮扶了一大批“开封好人”……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让我市形成了“好人帮好人、人人帮好人、全社会帮好人”的氛围和局面。
每逢重大节日、传统节日,市领导等都带队走进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先进典型家中,送去慰问,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关心关爱,彰显了好人的崇高社会地位。
《河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简称《条例》)于2018年起正式实施。我市高度重视对《条例》的学习宣传,从“只要是河南人省内省外都保障”“英雄身边人均可申报举荐”“奖金可累计申领,最高超过100万元”“英雄就业子女入学均有优待”“设立评定委员会,人员来自多部门 ”“见义勇为负伤政府和医院垫付医药费”等7个方面予以解读,让做好事者无后顾之忧。
免费体检、观影、发放公交卡、邀请出席全市重大文体活动和节会开幕式……为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更多人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形成“好人有好报”的鲜明导向和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我市在多个方面同时着手,礼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出台详细政策,明确“礼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细则,将“礼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活动制度化。
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为扩大今年开封承办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发布活动成果,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开封好人”选树活动,通过基层积极挖掘发现好人线索,各县区、各部门组织层层推荐,每月选树一批事迹过硬、群众认可、社会认同的“开封好人”,在全市城乡推动形成一年365天天天涌现好人、人人见贤思齐的生动局面。
每次“开封好人”发布仪式都高规格举行,同时对表彰的好人实行社会礼遇、政策扶持、就医养老、关爱帮扶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充分体现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让做好人、评好人、学好人在全市上下蔚然成风。
危急时刻,善举让感动常在。11月26日天气晴朗,于保平开着环卫车辆作业至四大街与复兴大道交叉口时看到两辆汽车发生碰撞,其中一辆车燃烧起来,情况危急。他立即下车,当机立断,用车上自带的小型喷枪,对着燃烧车辆开始喷洒,直到火被扑灭。从下车救火到化解险情,再到转身投入岗位,整个过程只用了短短几分钟。
越是平凡处,越是见初心。于保平的见义勇为不是一时兴起,是文明风尚的长期熏陶;这不是一个人的灿烂,是所有开封人的缩影。
公共场所,随手乱扔垃圾的市民几乎见不到;街坊邻里谁家有困难,不需要言语都去帮忙;大街小巷,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每天在行动;危急时刻,一个个平凡的身影争相冲上前……开封,因创建文明城市,每天都有大爱上演;开封人,因涵养文明素养,人人见贤思齐行善举。(全媒体记者:刘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