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资政显担当 凝聚共识促发展 ——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回眸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彰显开封特色。
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助力开封发展。
中联重科车间热火朝天生产忙。
粮食喜获丰收。
翻开2020年市政协履职记录,一件件提案、一条条建议、一次次调研、一场场督办,紧扣中心服务大局,饱含政协为民情怀。
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是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重要途径。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以来,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和省、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高度关注人民群众期盼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利用提案建言资政。全年共提交提案540件,经审查立案442件;并案46件;未予立案52件,其中转作社情民意信息22件,转委员来信9件,撤案21件。立案提案中,委员提案412件,占93.2%,集体提案30件,占6.8%,涵盖了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
总体来看,提案围绕中心,建议务实,彰显了提案者的使命担当,承载了承办单位的担当,展现了政协协商民主履职实践的成果。经过承办单位认真办理,这些提案已全部办结,许多意见建议被党委政府部门采纳或者成为决策参考,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贡献了政协智慧。
办理过程:重质量聚共识 谋创新求实效
2020年以来,市政协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质量意识,在提案办理和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提案工作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坚持质量优先原则,提案办理工作基础得到有力夯实。质量是提案的生命,从源头上把好提案质量关,是做好提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坚持提案不在多而在精的原则,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提案工作的引导。结合我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多渠道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提案线索,广泛汇聚民意,于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前制定发布100条提案参考题目,帮助提案者精准选题、广泛调研、撰写高质量提案;鼓励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将大会发言、视察调研报告、政协重要会议发言等高质量的履职成果转化为集体提案。进一步加大审查力度。按照市政协《提案工作条例》《提案审查工作细则》有关规定,严守审查流程,严格立案标准,强化提案诚信审查,对52件不符合立案情形的提案作不立案处理。同时加大建议内容近似提案的并案力度,对46件提案作并案处理。进一步发挥示范激励作用。对44件具有较强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高质量提案和提案者进行表彰。
坚持协商贯穿始终,提案办理工作实效得到切实增强。把协商贯穿于提案的提出、立案、交办、督办和反馈等各个环节。以提案办理实效为落脚点,加大办前、办中、办后各个环节,以及提案者、承办单位、督办督查单位各个方面之间的协商力度。首次尝试在大会期间密集开展协商,提炼办理主要任务,沟通办理预期成果,凝聚办理最大共识,得到了提、办双方的高度评价。积极探索“先协商、后立案”的办理协商模式,特别是就重点提案的科学性、可行性,提前与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协商,确保办理实效。
坚持督办规范有力,打通办理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实行党政领导带头领办督办重点提案制度。首次在全市两级政协推行党委、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领办督办政协重点提案工作,制定出台了全省第一份关于党委、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领办督办政协重点提案的制度性文件,建立起一整套高标准、全覆盖、重质量、抓长远的重点提案领办督办工作制度,有力推动提案办理工作落实落细。《河南日报》《开封日报》多次对这项工作进行头版和整版报道,“学习强国”平台、中国网等多家新闻媒体予以转载。创新重点提案评议流程。首次将74个重点提案承办单位办理情况汇编成册,在 市政协常委会民主评议之前送达全体常委,便于常委们更加充分地了解每一件重点提案的办理情况,科学公正评判办理成果。积极开展全方位监督。向社会公开28件重点提案原文和全部立案提案目录,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联合市级媒体采访政协委员、承办单位办理人员80余人(次),相关节目在议政网、腾讯视频和微信公众号同步发布,持续加强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多角度、全方位监督,第一时间传达党和政府声音,多维度展示提案工作成效。
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献计出力
面对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提案者迅速行动、积极作为,为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出谋划策。2020年农历大年初一收到的“关于在疫情期间暂时解除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的建议”被确定为“紧急提案”,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随即向社会发布,为减少人员聚集,加强疫情防控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创造了提案办理的“开封速度”。
针对委员提出的《充分总结疫情防控经验 开发建设全市智慧化社区信息平台》的建议,承办单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及时对“汴捷办”智慧化社区信息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加强网格化管理,达到了平时能为基层社区工作减负增效,“战”时可实现疫情数据实时上报,为疫情防控提供及时、准确数据支撑的目的。智慧金融系统也依托此信息平台进行精准识别匹配,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为受疫情影响普遍面临危机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积极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努力降低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和损失。
为开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共赴新征程,共谋新发展。提案者聚焦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十四五”规划科学编制、国土绿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金融服务质量水平提升、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完善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在开封落地生根。围绕《齐抓共管 集中发力 科学推进我市国土绿化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承办单位高度重视,把国土绿化与经济发展、污染防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统筹起来,组织专家编制《开封市城乡绿化指导意见》,加大资金奖补力度等。
全面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是增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后劲的坚实支撑。针对《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 推动我市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的提案,承办单位重点围绕产业集聚区改革、规划修编、招商引资等研究推进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纳入《中共开封市委 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大力发展高质量农业 扎实推进我市乡村振兴》的提案,承办单位从发展订购型农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以及农村电商等方面深入研究,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我市乡村振兴。
为推动文化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建言献策
“八朝古都”开封拥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独特资源优势,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东风,开封正阔步走在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的大道上。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涉及的文化建设相关提案多达145件,占比32.8%。
《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做好黄河文化大文章》被列为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1号重点提案,就如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等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各承办单位积极谋划黄河文化系列艺术精品创作、加强黄河文化宣传、讲好黄河故事等。目前,《开封黄河文化丛书》已编纂出版,黄河动漫产业发展联盟正式组建,河南黄河非遗智能管家数字馆小程序正式发布,以此引领全社会共同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广大市政协委员牢记总书记嘱托,提交的社会建设相关提案占提案总数的半壁江山,涉及市域社会治理、“五城联创”、生态环境保护等。其中,《提升治理、落实、监管“三大能力” 巩固扩大我市“五城联创”成果》的提案,推动了我市城市创建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了领导机制、共建机制、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等,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节庆旅游是拉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城市形象的集中展现,关于《发展节会旅游经济 助推我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提案,承办单位根据委员建议,积极开展专题调研、征求意见、集体会商等方式,强化顶层设计、做好包装策划、积极招商引资、打造城市品牌,推出了“开封菊花万里行”“大宋之夜”、爱思嘉•农业嘉年华以及“2020数字文化大会”“春和景明,汴上云享”等重大节会活动,有力推动了我市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为民生事项落地落实履职尽责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人民政协提案工作的应有之义。广大市政协委员围绕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出行等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积极撰写提案,建言献策,有效促进了民生保障和民生改善。
“病有所养,住有所居”是人民群众的心愿,也是广大市政协委员的牵挂。围绕《关于在全市医疗机构推行“一卡通”的建议》提案,承办单位积极作为,大力推进医疗信息共享、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全市一卡通用、一码通城。针对《切实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 加快推进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提案,承办单位围绕项目融资、业主委托代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建立长效物业管理机制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标准、明确责任、探索创新机制,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进一步加快破解住房难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便捷畅通出行与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息息相关。在《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 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提案的推动下,承办单位扎实推进“公交路权优先”,积极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交车运行效率等,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便捷畅通出行需求得到了有力保障。(全媒体记者:张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