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开封: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实现五大突破

开封手机报 11-27 05:34 责编:丁冠华 我要分享

res01_attpic_brief.jpg

中联重科开封工业园生产忙。 资料图片


“这5年来,俺在开封越过越好,房子重新装修了一遍,还买了小轿车,节余10万余元。”11月12日,市民董丽芬照例在她家厚厚的账本上记下新的一笔。有些泛黄的账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她家的收支流水,今年截至目前的总收入已是2016年全年的两倍,见证着家庭生活的水涨船高。

家庭小账本折射出的是城市大变化。“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一主线一保障、确保两稳定、打好三攻坚、抓实五突破”工作布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就和历史性突破,全市经济总量迈过2000亿元大关,有望突破2400亿元。在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的同时,开封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更为突出、发展后劲更为充足,高质量发展路径更为清晰,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创新发展

在塑造发展优势上取得新突破

“超短超强激光技术”国际领先,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填补国内空白,核电用超高量程比涡轮流量计开创国内先河……累累硕果见证着开封创新驱动的硬核力量。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动能转换的“核心引擎”。如何破解“创新不足、能力不强”的短板?近年来,围绕主导产业的关键技术,我市积极组织科技攻关,初步培育形成了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育种等创新产业集群,有力推动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攻克了“汽车总装智能管理系统”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出了“奇瑞捷途系列”高科技附加值产品,使得奇瑞汽车成为全市首个年产值突破百亿元的企业,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开封市启源先进光源产业技术研究院攻克了“紧凑型飞秒激光再生放大器”关键技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销售额已达3000万元;河南省贝威科技有限公司的“用于药物筛选及心脏安全评估的三维心脏芯片的研发和生产项目”产品销售订单达1300万元,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

我市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重点,打造了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等载体,培育和引进了一大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平台、人才和机构。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重点,发展了一大批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摇篮。以深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为重点,大力开展科技合作,深入推进科技与金融、科技与文化、国家与地方、产业与院所融合发展,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我将竭尽所能,助推开封储能材料产业做强做优做大,为开封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科技进步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受聘为河南开炭新材料设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的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华民,对我市创新发展环境赞不绝口。近年来,我市强力推进“四个一批”建设,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89家、创新型龙头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3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6家,增速达到33.8%。建有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84个,建有国家粮食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家。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载体达到36个。开封科创中心等市级以上创新创业载体已累计孵化企业516家。

数字经济发展步伐“快人一步”,释放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更大动能。我市实施优势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计划,聚焦“数字开封”建设,在全省率先发布了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构建数据收集、开放、共享样板市,突出开封“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全国数字文化高地,与郑州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同打造郑开双创走廊数字经济核心增长极。成功举办了两届数字文化大会,腾讯、华为、中关村、易新、金山云等企业项目加速落地,加快推动数字文化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数字文化高地。

坚持协调发展

在提升发展质量上取得新突破

洁净通畅的道路,鳞次栉比的房屋,郁郁葱葱的绿化带……作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西姜寨在金秋时节“火”了一把,成为网红打卡地。很多来到祥符区西姜寨乡的人都惊讶地发现,印象中那个“地处偏僻、道路坑洼、经济落后、环境脏乱”的西姜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交通便利、道路平坦、遍布名贵树种红豆杉”。西姜寨的精彩蝶变,正是我市扎实开展乡村振兴、推动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

协调发展,旨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这是我市因时而动、应势而为,发挥主观能动性理顺发展关系、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的主动选择。

开封变得更大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自贸区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我市被确立为国家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城市和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上升为省级战略,“五个全域”理念进一步彰显;郑汴港被确立为郑州大都市区核心引擎,郑开科创走廊、开港经济带、沿黄生态带等加快建设;郑汴一体化发展迈入郑开同城化发展新阶段,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我市构建了“西强、北美、东兴、南融、中保”的城市空间布局,中心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乡村变得更美了。乡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舍变民宿……余店、朱仙镇、西姜寨正加速呈现出生机勃勃、美丽和谐的生动场景。祥符区和鼓楼区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机遇,通过大力实施城乡道路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水系建设、城市管理提升等工程,在我市乡村振兴“1+6”示范带建设中成效初显,实现了交通更畅、环境更净、生态更美、服务更优、管理更有序,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全市铺展开来。

出门变得更快了。郑徐高铁建成运营,郑民高速二期、机西高速二期、商登高速等建设贯通成网,开港大道、华夏大道等建成通车,全市形成了“三横三纵一环”高速路网,实现所有县20分钟上高速,我市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城市大门变宽了。我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5年来,累计超过30万农业人口进城落户,城乡结构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基本养老保险的加持,让农民兜住了进城后“稳稳的幸福”。

县域经济变强了。我市夯实县域支撑,兰考县入选首批全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尉氏县和兰考县双双位列全省县域制造业30强。

坚持绿色发展

在擦亮生态底色上取得新突破

连绵起伏的绿地、错落有致的树木,苍翠浓密、千姿百态;亭台、假山、沙滩点缀其中,鸟鸣虫唱,令人沉醉……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很多市民都会全家来到开封西湖放松心情、休闲娱乐。从西干渠中汩汩流来的活水,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开封人民的幸福河。

近年来,我市坚决扛起黄河流域开封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责任,市委书记侯红,市委副书记、市长高建军高位推动,明确推进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架构和任务目标,高标准建设河、坝、林、草有机融合的生态体系,融合好文化元素与生态资源,兼顾好生态保护与文旅功能,高标准打造展现黄河风光的代表性窗口、展示黄河文化的标志性平台。同时,加快推进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功能修复,以黄河流域保护治理带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

以入选国家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为契机,我市以“两改、两治、双提、双修”为载体,用一个个“出彩”逐步凝聚成开封天蓝地绿水净景美的“浓彩”:

大街小巷绿意盎然。我市突出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拆违添绿,通过全方位、多手段增绿植绿,去冬今春市区新增绿地面积389.3万平方米,城区绿地率新增1.63个百分点,达到37.75%,人均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95平方米,达到14.16平方米/人,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环境。

北方水城特色凸显。我市加强顶层设计,高标准编制《开封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及四水同治总体规划》,打造了大宋御河,建成了开封西湖、中意湖,实施“十湖连通”“一渠六河”等生态工程,以文为魂、以水为脉,串珠成链打造独具魅力的生态之城、文化名城。漫步开封,仿佛置身江南,清水抱城,水在城中,城在水中。

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治污、铁腕治污,我市久久为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铁”治“三散”成效显著,耗煤企业由165家减少至4家,整体取缔“散乱污”企业1526家,完成“双替代”8.3万户。旧的动能倒下,新的动能站了起来。以化工为代表的我市传统产业挥别了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过去,以加快转型升级步入节能减排、提质增效发展新阶段。同时,在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全面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我市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机器换人”、智能制造步伐,跃上了更高质量发展平台。

坚持开放发展

在拓宽发展路径中取得新突破

2017年4月1日,自贸区开封片区挂牌成立,我市正式进入“自贸时代”,八朝古都开封一跃站在了改革开放最前沿。“二十二证合一”开创了我国商事制度改革“多证合一”的先河。

李克强总理的点赞字字千钧:“开封既不沿海又不沿边,但通过自贸区试验照样创出了一流经验。开封过去以‘古’闻名,今天通过自贸区要以‘新’出彩。”

勇立潮头,大胆试、大胆闯,开放的开封通过先行先试,各种突破纷至沓来,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一码集成服务等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极大提升了企业投资和项目建设的便利化、自由化、快捷化,推动了芯鑫租赁、中原小贷等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形成,吸引了恒大、绿地、汉高、奇瑞、中联重科等众多国内外500强企业落地建设。自贸区开封片区累计入驻企业5800多家,是挂牌前的32倍,带动全市进出口总额增幅连年位居全省前列。

以更加开放的胸襟走向世界,对开封来说,扩大的是眼界,打开的是大格局,融入的是潮流,拥抱的是大未来。

为打好文化牌,我市第一个海外仓在阿联酋迪拜设立,建立了开封文化对外贸易海外“桥头堡”;开封国际陆港铁路专用线正式获批,为打造文化特色的综合保税区提供了通道支撑;深圳文交所河南自贸区运营中心运行,是全国唯一的深圳文交所全牌照授权文化金融运营服务机构。

同时,开封海关成功获批,综合保税区即将落地,中部地区首个国际艺术品保税仓——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正式开仓。我市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突破。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近年来,开封始终致力于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已经成为开封的鲜明标识。

2019年,亚洲最大的工业物流仓储设施开发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新加坡丰树集团旗下的外商独资子公司在自贸区开封片区政务服务中心当天办理、当天领取营业执照。对此,丰树集团负责人说:“原来外商独资企业开办需要依次往返工商、商务、公安、税务、人社等多个部门递交数十份材料,办理时间往往需要1个月左右,没想到在自贸区开封片区通过‘e证通’只递交了一份材料,当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高效便捷的‘自贸速度’。”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我市系统打造“一门集中、一口受理、一网通办、一窗发证、一链监管、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六个一”政务服务规范,率先实现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00%网上办理,打造了“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开封模式,政务服务指标多年保持全省第一。

坚持共享发展

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突破

“人民”二字,串起了我市“十三五”时期的发展脉络。

点点滴滴民生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开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速列车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我在网络平台上卖自家种的洋葱、大蒜等农作物,一开始每天只有百十单,利润几十元。自从参加了直播培训班,现在一天将近两万单。”从尉氏县十八里镇“带货网红”创业培训班“毕业”的会庄村村民贾苗喜滋滋地说,在党的政策帮助下,他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人民为中心,我市持续破解民生“八需八难”,保民生、惠民生,“十三五”时期各项民生指标不断改善,民生蛋糕越做越大、越来越甜。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兰考县在全国率先“摘帽”,全市现行标准下27.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0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4.65%下降至2019年的0.32%。

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新增农村转移就业88万人。

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3000元。

医疗保健服务更加优质。一批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启动实施,首批108个病种实行按单病种付费,被国家医疗保障局确定为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

老旧改造提升城市面貌。坚持“面子”“里子”并重,完成城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3.7万套。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我市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让群众住房实现从“住有所居”到“安居宜居”的飞跃。

近年来,我市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0%以上,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超过70亿元,投入教育资金235.7亿元,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显著提升百姓生活质量。

累计接待游客531.46万人次,同比增长2.6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26亿元,同比恢复97.24%……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蓬勃的生机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开封发展的底气,更让人们直观感受到开封人民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开封将以“十四五”规划为起点勾勒新的蓝图,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全媒体记者叶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