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运动应对“秋乏”症状

中国体育报 我要分享

  处暑代表着“三伏天”的结束,酷热难熬的天气即将退场,昼夜温差变大,人体生理机能开始进入周期性休整阶段,许多人逐渐有了秋乏的症状,而运动是解“秋乏”的一剂良药。

  国外科学研究团队发现:如果正常人每周花上约60分钟的时间运动,患抑郁症的机率就会降低50%。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心境具有抵抗作用。

  对此,成都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体质评价员向菲介绍:“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含氧量,对于情绪控制助益大,因为吸气时会让脑部细胞充满能量,头脑清晰,思考能力就能自然达到正向效果。通过每天一小时的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缓解一天工作的压力,在晚上睡眠时,改善夜间睡眠质量,起到解乏的作用。因此,平时较少运动的人可以尝试跑步、跳绳、游泳、开合跳、广场舞、健身操、快走等难度系数较低、容易上手的运动。”

  四川社体中心的专业人士表示,秋天的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以“慢”为主,之后可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果过度运动,会增加身体的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慢跑是最常见的运动方式,也是对抗秋乏的好方法,慢跑能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心肺机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使大脑正常工作;登山有益身心放松,不仅能欣赏秋日美景,还能促进登山者的神经、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健康;柔力球是一项柔和的养生运动,它内外兼修,能够强体质、补气血,具有多关节性、大小肌肉的协调配合性等特点,此外,瑜伽、太极、八段锦等养生运动都很适合初秋习练。

  专家提醒,秋季锻炼不当也会伤身。秋季温度低,身体会反射性地出现血管收缩、肌肉韧带黏滞性增加、伸展度降低、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下降等反应,因此锻炼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防止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内容以身体发热为宜。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着凉。虽说秋天是锻炼的好时节,但此时因人体正处在内养阶段,也要谨防秋燥,每次锻炼后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运动后多喝开水,如运动时出汗过多,可在开水中加少量食盐,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