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展红旗如画——洛阳市“最美退役军人”郭武军传承红色基因的大爱情怀

河南日报 08-19 14:46 我要分享

洛河穿城而过,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段万卿摄

郭武军在洛阳市高新区参加公益活动。

今年3月,郭武军获得洛阳市第三届“最美退役军人”光荣称号。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伊川县江左镇初级中学组织学生在光辉历程纪念馆举行主题活动。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工程兵五十四师光辉历程纪念馆提供

  □范坤鹏 郭少民

  实现梦想的征途上,总有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

  伊水之滨,龙门山麓。8月,终于迎来工程兵五十四师光辉历程纪念馆(以下简称“光辉历程纪念馆”)成立一周年。坐标定位在洛阳市伊川县江左镇周村,光辉历程纪念馆从谋划到建设,从藏品收集到成立运营,不仅还原和见证了工程兵五十四师那段峥嵘岁月,更是在历经岁月洗礼后延续红色基因。

  时光向前,记忆永恒。一年来,在光辉历程纪念馆馆长郭武军的带领下,光辉历程纪念馆开门迎客,逾万名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学习,他们中有周边群众、在校学生、人民子弟兵、退伍军人等,光辉历程纪念馆从默默无闻走向名声大噪,诉说着红色基因传承的精神力量。

  ◎永远的丰碑

  “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这成为三线建设时期,一个响亮的口号。

  工程兵五十四师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工程兵建筑第五十四师,是一支担负着重点国防工程建设任务的部队。从20世纪60年代在洛阳组建以来,部队先后转战祖国西北、西南、华北等地,在人烟稀少的戈壁沙滩、风雪高原和崇山峻岭中,常年风餐露宿,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两弹一星”三大基地和三线战备等国防工程建设任务。当时,国家领导人曾两次称赞工程兵五十四师“立了大功”。

  改革开放以后,工程兵建制改变,工程兵五十四师不再存在。如今,随着我国部分重要国防工程完成光荣历史使命后不断被解密,工程兵五十四师的光辉历史也逐渐为世人所知。这支功勋部队,其21年“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辉煌业绩,也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

  1973年,18岁的郭武军怀着从军报国、建功军营的理想应征入伍。4年的当兵经历,在部队造就成雷厉风行、敢闯敢干的作风,使他从一名普通战士迅速成长为一名负有远大抱负的有志青年,至今受益终身。

  退伍后,郭武军返乡当过教师、村干部等,可工程兵的精神已深入他的灵魂,“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成为他的信条。在郭武军的骨子里始终焕发着工程兵情怀,经过10多年的艰苦创业,在2016年成立了洛阳国武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郭武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21年,正值工程兵五十四师组建60周年。“虽然军旅生涯渐行渐远,但那段难得的军旅生涯,风餐露宿、战天斗地,用青春的血汗谱写出的英雄诗篇,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这些都是部队给予我最宝贵的人生财富。”郭武军说。

  “那时候家里日子过得很艰难,正好遇到部队征兵这个难得的机会,村里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会铭记一辈子!”这个“恩情”,郭武军一记就是近50年。“只要你身体合格,我第一个把你带到部队去。”这是1972年10月的一天,来江左接兵的部队领导,看到家庭生活困难的郭武军,便决定把他带到部队锻炼。

  老兵不老,军魂永恒。退役以来,郭武军心中的梦想就是为战友们打造一座光辉历程纪念馆,来铭记这些鲜为人知的青春贡献,展现忠诚的赤子之心。

  ◎光辉的纪念馆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几十年前正是有这样一群奋斗在三线工程一线的前辈替我们负重前行,才换来了如今的和平和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会认真领悟‘两弹一星’精神和三线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8月12日,慕名来到纪念馆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梁译文说。

  近日,原国家计委三线调整办公室主任、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高级顾问王春才到光辉历程纪念馆调研后说,“这里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能接受国防教育的平台。我们要在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中,加强‘两弹一星’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宣传教育,让他们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来时路;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2018年,中宣部将三线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救灾精神等一起,列为新时代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奋斗精神。国家提倡“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具体什么是三线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线建设者用实际行动对“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进行了生动阐述。

  铭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虽然郭武军的军旅生涯只有短短的4年,但他对部队始终都怀有深深的眷恋。为更好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和三线精神,2020年,郭武军自筹资金30多万元,在伊川县江左镇周村老家建设光辉历程纪念馆。

  房子盖好了,为了寻物件、收藏品,郭武军驱车北上北京,南下荆门,西赴成都,东奔开封,不远千里接受战友们捐赠老物件600多件。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2021年八一前夕光辉历程纪念馆建成开馆。馆内60余块展板图片非常珍贵,再现了工程兵五十四师从1961年至1982年在艰苦条件下为国防建设立下的不朽功勋。

  走光辉历程进纪念馆,墙壁上挂着60余块展板,记录了工程兵五十四师21年间,走过的光辉历程。馆内一面面锦旗,一张张奖状,一本本书籍,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军营老物件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都能引出一段红色的记忆。

  在光辉历程纪念馆中央,12个展柜,柜柜“珍宝”,展览以当年工程兵战备施工、生活的原物件为主。现在光辉历程纪念馆已成为工程兵五十四师战友追忆历史的纪念地,更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

  新兵入伍前在这里接受精神洗礼,退伍老兵在此叙友情,青年学子也来此参观感受。截至目前,光辉历程纪念馆先后接待社会各界人士等逾万人,大家无不受到感动和启发,纷纷在留言本上留言。

  “我要把纪念馆守护好,它不仅是老兵们的精神寄托,更是国家记忆的永存。我相信,英雄辈出绝非偶然,因为那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红色基因。”郭武军说。

  今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7国防军事频道专程来光辉历程纪念馆采访,使光辉历程纪念馆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今年4月,光辉历程纪念馆被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授予“洛阳国防教育基地”,郭武军增补为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

  在历史老人的见证下,岁月风尘的沉淀中,光辉历程纪念馆既是一份沉甸甸的光荣传承,又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担当。

  ◎永续的传承

  5月19日,伊川县滨河高中举行“传承红色基因,矢志学习报国”红色主题宣讲会,邀请郭武军结合自己的军旅生涯,向新团员解读“两弹一星”精神和三线精神,激励广大青年团员传承红色基因,矢志学习报国。

  七一前夕,第83集团军某旅组织官兵到中共洛阳组纪念馆开展参观见学活动。郭武军作为老兵代表受邀为官兵讲述革命故事。

  7月20日,伊川县2022年度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班开班。培训班特邀郭武军作典型事迹报告。

  ……

  这是郭武军走出纪念馆,传承革命精神的一些生动场景。不仅如此,郭武军怀揣着对军人的敬仰和关爱,于2021年8月,在伊川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成立了全省第一个退役军人服务协会——伊川县洛成退役军人服务协会。

  近年来,随着创业成功,郭武军致富不忘乡邻,始终把帮助困难战友、当地乡亲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力开展公益事业。无论是疫情防控和抢险救灾,还是扶危济困和乡村振兴,郭武军都会带领协会做公益。截至目前,郭武军已累计捐资200多万元,并到各地慰问退役老兵和困难群体,在洛阳当地传为佳话。

  点亮一盏灯,闪耀一束光。今年3月,郭武军荣获洛阳市第三届“最美退役军人”光荣称号;今年7月,郭武军所创办企业——洛阳国武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荣获“2021河南社会责任企业”荣誉;郭武军被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增补为常务理事,中华大地之光组委会评选其为“十佳新闻人物”;今年8月,洛阳国武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被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授予副会长单位。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陈东林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经历过惊天动地的工程却不为人知,工程兵的精神在今天看来仍难能可贵。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国防教育始终是英雄辈出的富矿,面对今天的国际形势,加强国防教育仍然十分必要。工程兵不仅有鲜活的事迹,而且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新时代的英雄并不一定扛炸药包,而是更多体现在平凡岗位上,其实他们才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百舸争流新时代,浪沙淘尽真英雄。郭武军用真诚和汗水书写了一名工程兵忠诚于党、勇创大业、奉献社会的绚丽华章。“今后,我一定会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把纪念馆建设好、守护好、传承好,为‘两弹一星’精神增辉,为三线精神添彩,这是我余生最大的心愿。同时,引领退役军人服务协会更多关爱老兵,积极拥军优属,为地方政府分忧解难,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争取在全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取得更加出彩的成绩。”郭武军说出了心中的愿望。

  如今时过境迁,夕阳红火,仍难忘激情澎湃。每当回味起那段历史,总会再添芳香。

责编:刘玉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