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的田横五百士
网络图片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悲壮的故事,“田横五百士”应该是最为悲壮的故事之一。讲的是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齐王田横不肯称臣于汉,率五百门客逃往海岛,刘邦派人招抚,田横被迫前往,在途中拔刀自杀。海岛五百部属闻听田横自刎,也全部自杀。司马迁《史记·田儋列传》及《汉书》《资治通鉴》都记述了这个故事。
田横的祖上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在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与兄田儋、田荣也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据齐地为王。后来刘邦消灭了项羽,统一了天下,当上了皇帝,田横不愿归顺,又害怕被杀,就带领他的部下五百多人逃入海中,居住在一个小岛之上(今山东即墨的田横岛)。刘邦认为田横兄弟人脉广泛,齐国的贤士大都依附于他,如今让他流落在海岛,以后恐怕难免有祸患。因此就派使者赦免田横之罪并且召他入朝,田横却辞谢说,我曾经烹杀了陛下的使者郦食其,现在我又听说郦食其的弟弟郦商是一个很有才能的汉朝将领,所以我非常害怕,不敢奉诏进京。请求您允许我做一个平民百姓,留在这海岛上。使者回来报告,刘邦立刻下诏给卫尉郦商说,齐王田横将要到京,谁要敢动一下他的随从人员,立刻满门抄斩!接着又派使者拿着符节把皇帝下诏指示郦商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知田横,并且说田横若来京,最大可以封为王,最小也可以封为侯。若是不来的话,将派军队加以诛灭。
田横善待部下是出了名的,为了部下免于被杀戮,就和他的两个门客一块乘坐驿站的马车前往洛阳。在离洛阳30里远,有一个叫尸乡(今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镇)的地方,田横对他的门客说,我田横起初和汉王都是南面称孤的王,现在汉王做了天子,我田横却成了亡国奴,还要北面称臣侍奉他,这本来就是莫大的耻辱了。更何况我烹杀了郦食其,再与他的弟弟郦商同朝并肩侍奉同一个主子,纵然他害怕皇帝的诏命,不敢动我,难道我于心就毫不羞愧吗?再有,皇帝陛下召我来京的原因,不过是想见一下我的面貌罢了。如今皇帝就在洛阳,现在我割下我的头颅,快马飞奔30里的功夫,我的容貌还不会改变,还是能够看一下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说完之后,田横面向东方故土,遥拜齐国山河,口唱:“大义载天,守信覆地,人生遗适志耳!”遂横刀自刎。命两个门客手捧他的头,跟随使者飞驰入朝,奏知刘邦。刘邦看到田横的头,忍不住为他流下了眼泪,并且派2000名士卒,以诸侯王的丧礼安葬了田横。谁知安葬完田横之后,两个门客在田横墓旁挖了个洞,然后自刎,倒在洞里,追随田横死去。刘邦听说此事之后,大为吃惊,认为田横的门客都是贤才。刘邦听说田横手下还有五百人在海岛上,又派使者召他们进京。这五百门客听到田横已死,他们也都在岛上自杀。
读到这个故事,我有点半信半疑,田横守义不辱,自杀成仁,无可质疑。他的两个门客忠心耿耿,随主而去,也在情理。但田横的五百部属全部殉葬,着实令人难以置信。为此翻阅了不少历史典籍,看看有没有其他的版本和说法。出乎预料的是,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对这件事的记载基本是一致的,除了对这五百勇士是跳海还是自刎扑朔迷离外,没有其他的演义。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由此更增添了对田横这个历史人物的另眼相看和深深敬意。难怪刘邦对田横这么重视,这么不放心,要么诏安,要么杀掉。当看到田横的头颅时感叹:“嗟乎!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哉!”称赞田横兄弟的大德大贤。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赞曰:“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圣,余因而列焉。不无善画者,莫能图,何哉?”赞颂田横节操高尚,大义贤能,同时发出疑问感叹,为什么当时没有善于绘画的人,把田横的容貌和业绩描画下来呢?
令人欣慰的是,司马迁的惋惜2000多年后得以实现,著名画家徐悲鸿1930年创作了大型历史题材油画《田横五百士》。画面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勇士诀别的场面,刻画了田横及五百勇士威武不屈的豪情。田横身着红袍,挺胸昂首,面容肃穆地拱手向岛上的勇士们告别,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凝重、坚毅、自信和不屈不挠的光芒。从画中五百勇士的义愤填膺,到田横的气宇轩昂,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和视死如归的主题,弘扬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伟大人格力量和民族气节,很有震撼力和感染力。我想徐悲鸿创造这幅画一定是受了司马迁的启发,一定是在回应司马迁“莫能图,何哉?”之问。这幅画现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以后有机会到北京出差一定要去看一看,也算是对名垂青史的田横及五百勇士的凭吊和纪念吧!(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