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群众“健身去哪了” 河南发文定下“小目标”

河南手机报 12-16 17:33 我要分享

河南手机报记者 李帅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但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和健身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较为突出,群众“健身去哪儿”成为一大难题。

12月16日,记者从河南省体育局获悉,河南省体育局、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印发《河南省加快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建设更高质量的健身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争取到2025年,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和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持续提升,科学完整、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9块,开封市、南阳市每万人达到1块以上。所有县(市)建成“两场三馆”,乡镇和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达标率达到100%(行政村不含少数山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进一步完善,完整社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新建小区、老旧小区改造体育场地设施配建全部符合国家要求。

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两场三馆”建设 落实新建小区配套要求

《实施方案》要求,以创建全民健身模范县(市、区)以及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加快“两场三馆”建设步伐;2个省辖市、35个县(市)的在建项目要提速推进;33个缺项未开建的县(市)有关部门,要尽快完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落实联审联批制度,尽快将欠缺项目纳入建设规划,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新建居住小区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面积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新建居住社区要按照完整社区标准配建健身设施,不断提升和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为构建“10分钟健身圈”打下良好基础。

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坚持地方主体责任,采取地方投入为主、省级支持为辅的共建模式,充分考虑老人、留守儿童健身需求,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配置增配或更新健身器材,不断丰富健身设施功能。加快对灾后受损、破损松动、陈年老旧、使用寿命到期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器材维修更新,提高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利用率和完好率。到2025年,乡镇和行政村全民健身工程达标率均达到100%。“十四五”期间,在全省新建或改建70个以上体育公园,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

拓展开放人群

推动各类设施免费低收费开放

《实施方案》指出,要贯彻落实国家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通过空间共享、错时利用等充分挖掘场馆内部潜力,提升场馆使用效益;加大场馆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开放服务力度,拓展开放受众;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体育场地设施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各市(县)要在政策范围内积极采取激励机制,挖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潜力,提高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率。

信息化建设

完善智慧体育服务平台功能

《实施方案》提出,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方要积极执行场馆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加速大型体育场馆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建立完善预约制度,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手机客户端、电话等多种渠道开放预约并做好信息登记,确保进出馆人员可追溯。对公众开放的室内外健身设施,其管理者要进行必要的测温记录和人流监测,发现人员过度聚集时及时疏导,并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及时调整入馆限额。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促进体育场馆大数据资源整合应用,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提升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

《实施方案》要求,各市(县)要以本实施方案为指导,依据全省计划和补短板总体解决方案,在2021年年底前编制完成本地区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明确各年度目标任务、资源保障和责任分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