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人大代表茹振钢: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河南手机报 11-18 15:51 我要分享

河南手机报记者 王正星  通讯员 路传良 凌波 赵利敏

“我国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我们团队培育的小麦品种,我还要继续奋斗,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手上!”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辈子躬身麦田的茹振钢,如今,最令他沉醉的依然是麦香的味道。

茹振钢是党的十九大代表、新乡市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教授、全国著名的小麦育种专家。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在40年如一日从事小麦育种工作中,他倾注满腔热情和心血,培育推广了“百农62”“百农矮抗58”“百农4199”等一系列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4亿余亩。其中,“百农矮抗58”播种面积占全国小麦播种总面积的十分之一,让人民群众在金灿灿的田野上收获幸福和希望,牢牢地把“粮袋子”抓在了中国人自己的手里。

育良种,打造“黄淮第一麦”

在烈日当空的酷暑里,为了选育小麦籽粒饱满的良好性状,茹振钢戴着草帽、挂着水壶、披着毛巾,工作在小麦试验田里。在滴水成冰的寒冬里,为了选育抗寒性小麦品种,他常常独自一人蹲在小麦试验田里观察小麦长相,记载小麦试验的科学数据,对成千上万株麦苗一株一株地仔细甄选。



一天,茹振钢到辉县市大田考察生产。一位老农高兴地向他炫耀:“茹老师,你看看俺的麦子,长得多好呀,今年要大丰收啦!”看到他的喜悦劲儿,茹振钢特别开心。可是,晚上一场暴风骤雨突如其来,麦子成片倒伏。老农低着头在麦田地唉声叹气:今年的产量就要下降一大截!

这件事给茹振钢带来很大触动。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培育出让农民种着放心的好品种!数年间,他带领科研团队,设计建造了能产生10级大风的数字化风洞,用来研究小麦的抗倒性;建造地下小麦根系观察走廊研究小麦的耐湿性、耐旱性……历经无数次的挫折和困难,一个崭新的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诞生了!它解决了高产容易倒伏、矮秆容易早衰、高产不抗病不优质等一系列科学难题,亩产由原来的5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以上,最高达到782公斤。

“百农矮抗58”让农民朋友增收了,富裕了,茹振钢也欣慰地笑了。

目前,“百农矮抗58”已连续9年被原农业部推荐为全国小麦生产主导品种,最大年种植面积达4124万亩,累计种植面积超过3亿亩,增产150多亿公斤,增加效益300多亿元,被誉为“黄淮第一麦”。茹振钢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提质量,留住“妈妈的味道”

“最好的饭菜就是妈妈的味道,农业育种要让食物留住原有的醇香。”茹振钢说,“中国人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得好,吃得香。”

“要做好馒头,关键要有好麦子。”在小麦实现稳产高产后,茹振钢把重点转向了提高品质。

走进新乡县朗公庙镇小麦千亩园区示范田,只见长长的麦穗挺着浓密的锋芒,锋芒根部开出一朵朵小小的白花。这就是最新品种“百农4199”,是茹振钢呕心沥血20余年培育成功的高光效小麦。

小麦成产的关键是光照,要提高小麦产量就要提升小麦对阳光的利用。为广泛研究不同地域小麦属性,茹振钢“脑洞”大开,将视野放向全球,提出了把“空间变时间”的大胆设想。

茹振钢说,靠近两极的地区光线弱,靠近赤道的地区光线强,这相当于一天中早晚光线弱,中午光线强,如果把这两地小麦品种的优势结合起来,这样的小麦一天内都能最大程度吸收利用太阳光,产量必然提升。



茹振钢带领团队先后研究解决麦穗、麦秆、根系等难题,克服了掉穗、营养供给不足等问题,经过多年潜心培育出的“百农4199”,由于光合作用强、能量大、籽粒转换好,小麦种包含多达35种香气物质,加工出的面粉饱含着小麦最原始的醇香,不少人称赞吃到了“妈妈的味道”。

为了给粮食生产储备新成果,茹振钢带领团队,向世界100年、中国60年都没有攻克的难题——杂交小麦发起了“总攻”。

经过十余年的改良和杂交,茹振钢育成了温敏雄性不育系BNS,比常规高产品种增产200-300斤,在我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实现了杂交小麦研发的新突破。

“手中有粮心不慌。主粮尤其是小麦,关系到国家安全,关系到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科学技术的主动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茹振钢坚定地说。

担使命,为乡村振兴助力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人大代表,茹振钢深知农业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为此,茹振钢带领小麦育种团队依托省内外160余家优势企业,建立“百亩攻关田、千亩样板田、万亩高产示范基地”的原种繁育与高产展示。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的高标准示范样板,使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得到了大面积示范推广。

同时,茹振钢组织科研团队在小麦生长的各个关键期抽出时间给农民讲课,办培训班,开现场会,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深入田边地角手把手地传授科学技术,选择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作为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的示范户,充分发挥这些“二传手”的示范作用,更好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保障农业的健康发展。



如今,在育种科研上,茹振钢意气风发,豪情满怀,走在世界的最前端;作为人大代表,茹振钢则把脚踩得更深,根扎得更稳,把人民利益放在心坎上。在今年新乡“7.21”特大洪灾发生后,茹振钢多次到新乡受灾严重的区域实地调研,了解粮食作物受灾情况,帮助当地农业部门制订农业技术措施,将农民损失降到最低,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在履职中,他结合长期从事“三农”工作,提出“关于治理柳树柳絮污染的建议”、“关于帮助解决农村大龄男青年婚姻问题的建议”等多件议案建议。

“作为一名党员和人大代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努力完成组织上赋予的其他职能任务,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茹振钢如是说。

责编:崔新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