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漯河人大:推动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河南手机报记者 王正星 通讯员 陈征
加强计划执行和财政预算审查监督,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运用“评议+询问”组合监督形式,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行政执法、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专题对多个单位开展评议询问......全市中心工作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全市中心工作是什么,人大工作就重点安排什么,不断推动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和治理效能,更好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去年以来,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彰显人大作为。
聚焦中心大局,在助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漯河市人大充分发挥权力机关制度优势,强化审计监督,推动了重大决策落地见效。其中,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强了计划执行和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特别是注重审查预算安排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等情况,管好了人民的“钱袋子”。而及时审查批准政府债券分配议案,也全力支持了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加快推进。
此外,漯河市人大创新运用“评议+询问”组合监督形式,先后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行政执法、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专题,对38个政府部门和驻漯单位开展评议询问,实现了政府部门全覆盖,达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目的,省人大常委会对“评议+询问”的监督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聚焦法治保障,在推进依法治理上迈出新步伐。漯河市人大着眼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目标,发挥立法主导作用、法律监督作用,推动法治漯河建设。
在重点领域立法上,突出“小快灵”特色,对市委有要求、发展有需要、群众有期盼的立法项目,及时列入立法计划,加快推进立法进程。自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漯河市已出台地方性法规9部,今年下半年还将制定出台《漯河市黑臭水体防治条例》,成为全省制定地方性法规最多的设区市之一。
为健全完善立法制度机制,漯河人大借助“外脑”形成合力,设立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进一步拓展了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渠道。强化立法工作的协调联动,每年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征集立法项目建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立法项目,为科学拟定下年度立法计划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
在提高依法治理效能上,漯河市人大建成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信息系统,及时对县区人大和“一府两院”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维护了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此外,漯河人大还出台人大助推基层治理高质量的具体意见,有效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共同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对于下一步工作,漯河市人大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殷嘱托,紧紧围绕省委确定的“两个确保”奋斗目标,持续抓好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聚焦支持“干”、改进“为”、提升“治”、落在“效”,不断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贡献智慧和力量。